文/素心
課堂上跟學生分享龍應台的《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因著書裡的內容,我要學生們回家也問媽媽這兩個問題:「妳好嗎?」「妳心裡最深最深的那個妳,幾歲?」
我給學生一個星期的時間「完成功課」,之後陸續有人透過聯絡簿或口頭分享……
有學生說,放學媽媽騎車載他回家的路上,他都在想該怎麼開口問,因為他未曾跟媽媽說過這種話,很怕講出來場面會很尷尬。他反省自己是一個不懂得如何關心家人的人。
有個女孩說,她一直記著老師交代的問題,可是當媽媽在面前時,她竟然問不出口……而且還覺得心頭悶悶的,她說:「我想到的場景是:媽媽說她很好或很累,我的反應可能會是哭。」因為曾經有一個人問她「妳累嗎?」感情豐富的她就直接落淚了!
我懂,有時明明感情是這樣的濃稠,卻開不得口,下不了筆……愛的表達,也是需要「練習」的。
有個學生說:「我問媽媽:『妳好嗎?』媽媽並沒有回答我,但從她的表情我感覺她壓力很大。」而當他話一說完,媽媽就面色凝重地轉過頭去洗水果。「我再問她覺得心裡住了幾歲的自己?她也沒有回答,裝作沒聽見。」這位即使為生活操煩仍幫孩子準備水果的媽媽,什麼都沒說,但細膩的孩子心裡已有了答案。
當然也有男孩因為這兩個問題,跟媽媽展開愉快的親子對話。媽媽說她很好,因為她生長的家庭很幸福。他問媽媽的心靈年齡是幾歲,媽媽也很大方地說是三十歲,因為那是她和孩子的爸爸相遇,感情甜蜜蜜的時候,那時最漂亮了。我感動地告訴男孩:「你一定能讓媽媽的幸福持續下去。」
有家長跟我分享,女兒一直說這星期有個「回家功課」,直到女兒煞有其事地開口問她這兩個問題,她才恍然大悟,但她一時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女兒的問話,讓這位媽媽驚覺,她的生活重心似乎都在照顧別人,卻沒有好好愛自己。
女人在成為母親之後,在意的常是子女過得好不好,而不是自己。父母總是盡其所能的照顧兒女,平常如果也能讓子女有付出的機會,彼此應該都會感覺舒服、安心。不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期盼它能開啟親子間的「心靈對話」,直到天長地久。
日常生活中,我常用「你好!」跟別人打招呼,但那似乎只是一種基本禮貌。我想,下次,我要改問:「你好嗎?」表達內心真誠的關懷。而在繁忙的步調中,我們偶爾也要按下暫停鍵,留點喘息的空間,問問自己:「你好嗎?」「你心裡住著幾歲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