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戲劇系學生於「未來展演場」中表演專題實作課程《夢中夢》,肢體表演融合科技元素,內容十分吸睛。圖/台大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國立台灣大學今天於外語教學中心實驗劇場正式啟用沉浸式投影展演空間「未來展演場」,使用3D投影虛擬影像結合實體表演,解決空間有限的問題,除了為戲劇、舞蹈帶來更新的視覺效果,也盼增進教育的自由度和多樣性。
台大結合教育部「前瞻顯示科技跨域應用校園示範場域計畫」,並與電資學院、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文學院戲劇系等近行跨院合作,建置沈浸式實驗展演空間「未來展演場」,將虛擬影像帶入實體空間,可作為藝術展演和創新教學的平台,解決表演藝術、教學上空間有限的問題。
台大教務長丁詩同表示,該計畫已經著手討論多年,未來展演場已於今年四月正式啟用,四面沉浸式投影展演空間,為目前台灣第一個校園白盒子新媒體實驗室,除了能支援創作展演,亦結合實驗研究與創新教學等需求,讓台大學生得以在此孵育創意、激發各種可能性。
丁詩同也表示,教師可以把課程或學生表演放置於空間,只有先達成場所設施、設計才能刺激師生思考進步,讓過去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台大未來也持續進行未來教室的建置,雖然沒有展演場這麼高階,但持續投入相關教學設施。
電資學院和生農學院將擅長領域相互結合帶入場域,生農學院與金柑產業合作推廣,推出「噶瑪蘭沉浸之旅-悠遊太平山・淺嚐金柑」,藉由MR技術、360度攝影與多感包覆式環繞體驗,搭配香氛、蟲鳴鳥啼,並品嚐金柑,達到視覺、嗅覺、聽覺和味覺等多重體驗。
此外,戲劇系也規劃3D及進階軟體、沉浸式科技劇場專題實作等課程,已於6月間完成期末呈現。新學期開始,台大戲劇系和資工系將合作開設「顯示科技與沉浸式體驗設計」跨領域共授課程,藉由場域特性引導修課同學展開創意思維。
台大表示,未來三個學院將繼續規劃合作,利用沉浸式投影實驗空間結合各自所長,持續打造虛實互動、跨域共作的智慧校園場域;此空間亦將對外界開放,例如戲劇系多名學生共同創作《動物狂歡節》,內容以聖桑的音樂為素材,進行立體影像展演,將成為場域定目劇,配合鄰近中小學校外教學參訪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