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陪伴3步驟 幫親友走出憂鬱

陳玲芳 |2022.08.30
659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身邊親近的家人,最近被診斷有憂鬱症,不僅無法工作,嚴重時還需要多人照顧他;雖然家人已互相協調、輪流陪伴,但仍因一個人生病,讓全家人的心情都籠罩在鬱悶之中。」面對上述狀況,心理師倪家珍建議三步驟,透過良好陪伴,幫助親友走出憂鬱症。

一、 先了解憂鬱症患者的狀態

當得知親友有憂鬱症,直覺反應多半是「我要趕快幫助他,我想讓他趕快好起來!」如果,你也有這個衝動,請先緩一緩。

此時最重要的,是先了解憂鬱症類型、親友狀態,與醫師的診斷,而不是貿然行動。

二、給予憂鬱症患者一些空間

協助親友從既有生活事務上退下來,或是放慢腳步,比如先少上點課、減少工作時數或暫停工作,因為憂鬱症患者自身精神、體力、能量都極少,失眠、過度緊張、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無法起床,都有可能。

減少需要應對事物,讓他們理解「其實自己有空間,可以做這種選擇」,或是嚴重失眠時,不用勉強固定睡眠時間,嘗試分段睡眠,讓憂鬱症患者有較大空間,可以調適、休息。

三、適度陪伴建立自身支持系統

理想上,我們希望適度的陪伴,然而當面對自身親人時,責任與共同生活的交疊性,常會影響我們陪伴的尺度,心中的拉扯,也比較大。無論關係親疏,都需要衡量評估「以現狀而言,可以幫助什麼」,在無需過度涉入與承擔時,要節制、不承諾做不到的事情,反而需要善用其他社會資源。

陪伴過程有時沉「重」,但其實也可以有「輕」安排。也許是去戶外散步一小段、一起做一件事,考量到患者狀況,隨時量力調整或結束。即使只是去公園晒太陽十分鐘、坐在草地上讓雙腳接觸地面,或是去附近早餐店吃個早餐,對患者都有幫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