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陪伴3步驟 助親友走出憂鬱症 陳玲芳 |2022.08.28 語音朗讀 14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心理師指出,憂鬱症有年輕化趨勢。因為一個人生病,也讓全家人的心情,時常壟罩在鬱悶之中。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身邊親近的家人,最近被診斷有憂鬱症,不僅無法工作,嚴重時還需要多人照顧他;雖然家人已互相協調、輪流陪伴,但仍因一個人生病,讓全家人的心情都壟罩在鬱悶之中。」面對上述狀況,心理師建議3步驟,透過良好陪伴,幫助親友走出憂鬱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心理師倪家珍表示,從臨床觀察,以及各國統計,再加上這兩年疫情的影響,被診斷為「憂鬱症」的患者愈來愈多,且有年輕化趨勢。當我們看到親友出現憂鬱、情緒低落、生活功能不佳時,作為親人、朋友,會想伸出援手,是很正常的反應。然而,如何提供「合宜」的協助或陪伴?倪家珍以下列3步驟,提供大家參考。合宜協助與陪伴 從3步驟做起步驟1. 先了解憂鬱症患者的狀態當得知親友有憂鬱症,直覺反應多半是「我要趕快幫助他,我想讓他趕快好起來!」如果,你也有這個衝動,請先緩一緩。倪家珍說,當抱持上述想法而立刻行動,可能會導致兩種結果:一、自己太過執著、急著想讓患者變好,當結果無效時,容易感到挫折、無力;二、這樣的舉動,易讓憂鬱症患者,覺得壓力很大。此時最重要的,是先了解憂鬱症類型、親友狀態,與醫師的診斷,而不是貿然行動。許多憂鬱症患者,已經很容易自責、陷入負面聯想,或是被錯認為「抗壓性」不足,才導致憂鬱。太多鼓勵向上的話語,不僅無法真正「同理」憂鬱症患者,反易讓患者心情更起伏、低落。 步驟2. 給予憂鬱症患者一些空間協助親友從既有生活事務上退下來,或是放慢腳步,比如先少上點課、減少工作時數或暫停工作,因為憂鬱症患者自身精神、體力、能量都極少,失眠、過度緊張、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無法起床,都有可能。減少需要應對事物,讓他們理解「其實自己有空間,可以做這種選擇」,或是嚴重失眠時,不用勉強固定睡眠時間,嘗試分段睡眠,讓憂鬱症患者有較大空間,可以調適、休息。心理師提醒,憂鬱症患者承受身心之苦顯而易見,然而「陪伴者」在角色當中承受的苦或盲點,也需要被看見。圖/pexels步驟3. 適度陪伴建立自身支持系統理想上,我們希望適度的陪伴,然而當面對自身親人時,責任與共同生活的交疊性,常會影響我們陪伴的尺度,心中的拉扯,也比較大。無論關係親疏,都需要衡量評估「以現狀而言,可以幫助什麼」,在無需過度涉入與承擔時,要節制、不承諾做不到的事情,反而需要善用其他社會資源。憂鬱症照顧者 更需心理諮商陪伴過程有時沉「重」,但其實也可以有「輕」安排。也許是去戶外散步一小段、一起做一件事,考量到患者狀況,隨時量力調整或結束。即使只是去公園晒太陽十分鐘、坐在草地上讓雙腳接觸地面,或是去附近早餐店吃個早餐,對患者都有幫助。憂鬱症患者承受身心之苦顯而易見,然而,倪家珍也提醒,「陪伴者」在角色當中承受的苦或盲點,也需要被看見。心理師表示,陪伴過程無論關係親疏,都需要衡量評估「以現狀而言,可以幫助什麼」,在無需過度涉入與承擔時,要節制、不承諾做不到的事情。圖/pexels在試圖找尋憂鬱症可能原因時,許多父母會回溯自己的教養,或是婚姻關係,認為孩子會憂鬱症,可能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其實,憂鬱症的成因很多,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家庭因素」。無論如何,家中主要照顧者不要過度自責與孤軍奮戰,不要覺得親人有憂鬱症很丟臉或是太過批判自己,應適時向外界資源求助。陪伴者也可以進行心理諮商,在專屬空間中梳理困惑、情緒,與獲得支持能量。「每個生命有自己的道路,在困難或低落時,需要陪伴與協助;但也不要把他人的快樂,當成自己的責任,或成敗的衡量。」 前一篇文章 4大快樂營養素 穩定情緒不吃不可 下一篇文章 銀髮族常吃維生素D 恐增1.8倍失智風險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2朝山禮佛 北海道場孝道月修持2025.08.2203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4【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5緬懷大師、供僧 西澳州議員肯定佛光山貢獻2025.08.2206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7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2025.08.2208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9習抵拉薩 慶西藏自治區60年2025.08.2210贈書、說故事 怡朗佛光人溫暖偏鄉童2025.08.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第一社福中秋禮盒 傳遞憨兒手作溫度全台失智症破35萬人 運動控制三高降風險弘道手作編織課 化解長者孤獨毛豆香蕉全穀雜糧 適量攝取改善失眠弱勢童居住困境 盼社會支援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 作者其他文章第一社福中秋禮盒 傳遞憨兒手作溫度弘道手作編織課 化解長者孤獨毛豆香蕉全穀雜糧 適量攝取改善失眠弱勢童居住困境 盼社會支援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台灣醫療外交 傳承愛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