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吞嚥要肌力 老嚥問題8警訊 陳玲芳 |2022.08.25 語音朗讀 120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記者會合影。自左至右為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主任郭家芬、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李龍騰、董氏基金會營養室主任許惠玉、全家便利商店資深經理王櫻蒨。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活到老,吃到老;有口福,才幸福!」專家指出,咀嚼吞嚥功能與肌力有關,肌少症可能導致老嚥症,老嚥症所造成的營養不良,也可能導致肌少症。研究顯示,預防和延緩肌少症,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飲食和運動。「吃」是與生俱來的本能,為了生存,「吃」是我們每天都會做、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然而,你可曾想過,有一天「吃」會出問題?有鑒於國人對於吞嚥問題的警覺性並不高,董氏基金會攜手全家便利商店共同關心銀髮族健康,呼籲國人重視並即早預防,可從日常生活8大警訊,得知吞嚥功能是否老化。老了就會食不下嚥?董氏基金會營養室主任許惠玉表示,年過50歲後,人會隨年紀增長,體力、肌力、骨質都逐漸流失,自然老化過程中,也會使吞嚥的生理和神經功能產生變化,包含牙齒功能不好、唾液分泌減少、口腔內感覺變差、舌頭力量減少等。她指出,這種吞嚥功能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退化現象,而非由疾病造成的吞嚥障礙,英文稱作「Presbyphagia」,日文則稱作「老嚥」。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主任郭家芬提醒,國人對於吞嚥問題的警覺性並不高,大家可試著回想一下,曾有被食物或水嗆到的經驗嗎?有時候吃太快、吃太大口、邊吃邊說話、吃飯不專心等,都可能會造成水或食物錯跑到氣管。一旦有異物進入氣管,我們就會藉由咳嗽反應,將異物排出。但是,部分年長者由於吞嚥功能退化,及咳嗽反射能力下降,較容易發生唾液、食物、液體、藥物等進入聲帶下方氣管,卻無法藉由咳嗽排除的情形,稱為「無聲誤吸」(Silent aspiration)。一旦異物無法從氣管排除,沿著氣管下去,就會進入肺部,造成感染。營養師說明銀髮族食物的健康挑選原則。圖/董氏基金會提供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李龍騰說,根據韓國2021年發表於《Lung》期刊研究,利用影像透視吞嚥檢查(VFSS),觀察784名平均76歲吸入性肺炎患者,超過一半(56.5%)有吞嚥困難,包含32.5%的無聲誤吸現象。無聲誤吸,是年長者感染肺炎的重要危險因子。除了感冒感染引起的肺炎,因吞嚥功能退化、嗆咳造成的吸入性肺炎,也是相當常見的一種;嚴重時,還可能導致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死亡。自2016年起至今,肺炎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三位。郭家芬表示,對銀髮族而言,吞嚥問題可能造成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吸入性肺炎、脫水等,若銀髮族因吞嚥問題而排斥進食,或產生社交隔離等問題,更可能會加速失能、臥床、延長住院天數,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增加醫療照護費用及家屬負擔。因此,吞嚥困難也是易危及生命安全的嚴重問題,需要大家及早重視及預防。正視「老嚥」8警訊 1. 平時會流口水,或睡覺時引起咳嗽。2. 喝湯、喝水,很容易嗆到。3. 只吃特定食物,或減少進食。4. 吃飯時要吃很久、每口食物須吞兩三次、會疲累,或東西吃不完的次數增加。5. 用餐後口腔殘存食物,或食物堆在嘴巴或掉出嘴巴。6. 進食後,聲音改變或咳嗽增加。7.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8. 不明原因發燒、肺炎。銀髮族透過專心吃、慢慢吃、坐正吃、飲食調整等,有助於預防或改善吞嚥問題。圖/pexels李龍騰提醒,上述警訊若是生理老化造成,可透過吞嚥健康操,訓練嘴唇、下巴、舌頭、喉嚨等,或是注意專心吃、慢慢吃、坐正吃、飲食調整等,可以預防或改善。若無法改善或有較大異常,如曾經有中風、巴金森氏症、運動神經病變、失智症,曾有吸入性肺炎病史及頭頸癌等,需尋求專業如復健科、耳鼻喉科、牙科等評估及治療。 前一篇文章 7成不孕女性 求子之路倍覺「心」苦 下一篇文章 用嘴巴呼吸 恐釀臉部五大災害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2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3西來大學宿舍翻新竣工 佛光僧信灑淨祈福2025.08.2504佛教音樂與儀式 聲音如何塑造宗教氛圍2025.08.2405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6北卡協會送暖 資助教師教學文具2025.08.2507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8【森活小學堂】噗通! 是誰跳進了生態池2025.08.2409昆士蘭佛光童軍團 慶祝成立7周年2025.08.2310【藝象空間】千年華彩 天目綻放傳世之光2025.08.2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高血壓未就醫 喘不過氣險送命花椰菜小黃瓜都營養 健康不宜靠單一食物1000女孩影像展 用教育點亮夢想櫻桃含維生素C鈣鐵 助睡眠護血管益處多第一社福中秋禮盒 傳遞憨兒手作溫度全台失智症破35萬人 運動控制三高降風險 作者其他文章1000女孩影像展 用教育點亮夢想第一社福中秋禮盒 傳遞憨兒手作溫度弘道手作編織課 化解長者孤獨毛豆香蕉全穀雜糧 適量攝取改善失眠弱勢童居住困境 盼社會支援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