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吞嚥要肌力 老嚥問題8警訊 陳玲芳 |2022.08.25 語音朗讀 122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記者會合影。自左至右為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主任郭家芬、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李龍騰、董氏基金會營養室主任許惠玉、全家便利商店資深經理王櫻蒨。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活到老,吃到老;有口福,才幸福!」專家指出,咀嚼吞嚥功能與肌力有關,肌少症可能導致老嚥症,老嚥症所造成的營養不良,也可能導致肌少症。研究顯示,預防和延緩肌少症,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飲食和運動。「吃」是與生俱來的本能,為了生存,「吃」是我們每天都會做、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然而,你可曾想過,有一天「吃」會出問題?有鑒於國人對於吞嚥問題的警覺性並不高,董氏基金會攜手全家便利商店共同關心銀髮族健康,呼籲國人重視並即早預防,可從日常生活8大警訊,得知吞嚥功能是否老化。老了就會食不下嚥?董氏基金會營養室主任許惠玉表示,年過50歲後,人會隨年紀增長,體力、肌力、骨質都逐漸流失,自然老化過程中,也會使吞嚥的生理和神經功能產生變化,包含牙齒功能不好、唾液分泌減少、口腔內感覺變差、舌頭力量減少等。她指出,這種吞嚥功能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退化現象,而非由疾病造成的吞嚥障礙,英文稱作「Presbyphagia」,日文則稱作「老嚥」。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主任郭家芬提醒,國人對於吞嚥問題的警覺性並不高,大家可試著回想一下,曾有被食物或水嗆到的經驗嗎?有時候吃太快、吃太大口、邊吃邊說話、吃飯不專心等,都可能會造成水或食物錯跑到氣管。一旦有異物進入氣管,我們就會藉由咳嗽反應,將異物排出。但是,部分年長者由於吞嚥功能退化,及咳嗽反射能力下降,較容易發生唾液、食物、液體、藥物等進入聲帶下方氣管,卻無法藉由咳嗽排除的情形,稱為「無聲誤吸」(Silent aspiration)。一旦異物無法從氣管排除,沿著氣管下去,就會進入肺部,造成感染。營養師說明銀髮族食物的健康挑選原則。圖/董氏基金會提供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李龍騰說,根據韓國2021年發表於《Lung》期刊研究,利用影像透視吞嚥檢查(VFSS),觀察784名平均76歲吸入性肺炎患者,超過一半(56.5%)有吞嚥困難,包含32.5%的無聲誤吸現象。無聲誤吸,是年長者感染肺炎的重要危險因子。除了感冒感染引起的肺炎,因吞嚥功能退化、嗆咳造成的吸入性肺炎,也是相當常見的一種;嚴重時,還可能導致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死亡。自2016年起至今,肺炎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三位。郭家芬表示,對銀髮族而言,吞嚥問題可能造成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吸入性肺炎、脫水等,若銀髮族因吞嚥問題而排斥進食,或產生社交隔離等問題,更可能會加速失能、臥床、延長住院天數,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增加醫療照護費用及家屬負擔。因此,吞嚥困難也是易危及生命安全的嚴重問題,需要大家及早重視及預防。正視「老嚥」8警訊 1. 平時會流口水,或睡覺時引起咳嗽。2. 喝湯、喝水,很容易嗆到。3. 只吃特定食物,或減少進食。4. 吃飯時要吃很久、每口食物須吞兩三次、會疲累,或東西吃不完的次數增加。5. 用餐後口腔殘存食物,或食物堆在嘴巴或掉出嘴巴。6. 進食後,聲音改變或咳嗽增加。7.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8. 不明原因發燒、肺炎。銀髮族透過專心吃、慢慢吃、坐正吃、飲食調整等,有助於預防或改善吞嚥問題。圖/pexels李龍騰提醒,上述警訊若是生理老化造成,可透過吞嚥健康操,訓練嘴唇、下巴、舌頭、喉嚨等,或是注意專心吃、慢慢吃、坐正吃、飲食調整等,可以預防或改善。若無法改善或有較大異常,如曾經有中風、巴金森氏症、運動神經病變、失智症,曾有吸入性肺炎病史及頭頸癌等,需尋求專業如復健科、耳鼻喉科、牙科等評估及治療。 前一篇文章 7成不孕女性 求子之路倍覺「心」苦 下一篇文章 用嘴巴呼吸 恐釀臉部五大災害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4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05【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2025.11.0206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2025.11.0307看見 電子 穿牆而過 2025.11.0308亞馬遜雨林動物奧祕2025.11.0209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10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攝取益生菌腸保健康 泡菜味噌納豆好菌多中藥本草文化節 11月8日故宮南院登場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學童當小農 種出玉米窗簾食物燒焦、蔬菜久煮 烹調不當破壞營養素 作者其他文章更年力綻放 迎向第二黃金人生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AI判讀、基因、血液檢測 3技術早期揪出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