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主題徵文 父親】父親的遺憾

文/九里安西王 |2022.08.23
796觀看次
字級

文/九里安西王

「長大後要當醫生喔!」一直是早年父親對我耳提面命的口頭禪。

祖父是北平協和醫院的醫師,父親在抗戰後也考進河南大學醫預科。民國三十八年,他剛滿二十歲,就隨著幾位師長一路向南逃,最後在上海搭上開往台灣的船,結果船轉泊到戰雲密布的金門,他也就穿上軍服成為軍醫。

後來到了台灣,軍醫的收入照軍階發餉,和軍人一樣不好,決定早點退休。母親把客廳當工廠,日以繼夜地繡花,好多年後總算存了一點錢,足夠在很鄉下的中和鄉,買了一塊很小的地。退伍後,就開了一間家庭診所,他是當年方圓幾公里內唯一的醫生。

早些年,放學回到家時,偶爾看到廚房地上有一隻活雞,或是幾把新摘帶著泥土的青菜,媽媽說:「有些病人家太窮,你爸爸沒有收他們的醫藥費,這些農民就會送些自家的農產品來。」附近的鄰居都直接用閩南語稱他「先生」,提到他也都會豎起大拇指。

小學時我的成績還不錯,畢業時還得了第一名縣長獎,所以父親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我身上。讀高中時成績已經不好了,他還一再提醒:「我們家兩代都是醫生,所以你只能考丙組(醫字和農學院),如果你考其他組別,自己想辦法付學費。」

高中時有一次,我的大腿外側長了一個大膿包,父親說只要用手術刀劃一小口,讓膿流出來,再上藥包紮就很快會好。我看著父親在膿包上消毒,拿起手術刀,還記得他說了一句話:「應該不會很痛……」話還沒說完,我就已經軟在地上不醒人事。

雖然很快就甦醒,我躺在病床上,聽到父母的對話,「見到血就昏倒,將來怎麼能指望他讀醫學院?」

後來雖然考上大學,但又重考三次都沒攀上醫學系,最靠近一次只差十分,父親也無奈地認清了事實。等我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又長居國外。

在父親退休的前幾年,電話上他的口頭禪改成了,「要是你當年考上醫學院就好了」;退休時關上診所大門沒人接手,仍是他繞不過的遺憾,「當初多十分就好了。」

海外流浪了三十多年後,父母都不在了,我也老了,也認清人生不可能沒有遺憾。如果當時多努力一點,父親就沒有遺憾,但是守著一個小診所,也可能成為我的遺憾,矛盾的人生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