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在嬰幼兒的早期認知與語言發展中,聽覺占極重要角色。專家提醒,新生兒聽力篩檢,是早期發現聽力障礙、找回有「聲」世界的最佳方法。
衛福部國健署自二○一二年起全面推行新生兒聽力篩檢,至今已邁入第十個年頭。
在各醫療機構努力下,去年已有十五萬六千八百七十六個出生寶寶接受聽力篩檢,篩檢率達到百分之九十八點九,其中,發現八百一十位有聽力受損的寶寶,均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服務。
先天性聽損的嬰幼兒,能在出生三個月內診斷出來,而在六個月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以達到接近正常之語言和身心發展。
由於輕度、中度聽障的嬰幼兒不易被發現,加上寶寶自己不會表達,又無明顯語言溝通障礙,因此經常被忽略;利用新生兒聽力篩檢,可以早期發現、早期療育。
國健署暑長吳昭軍提醒家長,新生兒聽力篩檢如未通過,先不要緊張,應盡快帶寶寶至醫院進一步做診斷性檢查,以確認是否有聽損、聽障情形,並評估其嚴重程度;而醫師也會依據個別情況,建議進行聽語治療及復健等療育,或配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