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在中國大陸四川甘孜海拔三千七百多公尺的塔公草原,有一名藏族僧人久美,沒有收入來源,卻憑藉自己的雙手,建起這片草原上第一座圖書館。圖書館取名為納朗瑪,免費開放給村裡的孩子使用,讓他們能夠藉由閱讀拓展視野……。
納朗瑪在藏語的意思為「森林裡」,也是它所在的村莊舊名,這是離雅拉雪山最近的村子,世代以游牧維生,放眼望去,蒼穹之下,除了寺廟、民居,只有茫茫草原和成群的牛羊,久美希望書籍能成為孩子們「望向更廣闊未來的一個窗口」,而不是被困在「森林裡」。
8千本藏書
孩童看見世界
一九九五年出身在甘孜州一個牧民家庭的久美,十八歲到蘇州寒山寺佛學院學習漢傳佛法;二○一四年久美的家鄉塔公鎮爆發大地震,他結束修行,返鄉加入救援行動,也改變原有生活軌跡。
走訪一千五百多戶人家發送物資後,久美發現,比起天災,長久的貧困才是村民的問題所在;他認為只有知識才能改變一個地區的貧困,於是決定留下來,讓草原裡的孩子可以藉由教育、知識和閱讀,改變命運。
二○一五年,久美搭設「帳篷學校」,吸引七十多名孩童前去就讀,為了給他們更舒適的學習環境,久美決定蓋一個圖書館,他自學建築設計、繪製設計圖,徒手搬運三、四百公斤的石頭來建造,十九個月後,塔公草原出現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的圖書館──納朗瑪社區圖書館,提供八千多本藏書給孩童閱讀。
草原上的孩子們娛樂匱乏,有些連上學的機會都沒有,而這座「最孤獨的圖書館」成了他們的天堂,讓他們看見更廣闊的世界,久美也時常邀請各行各業講師授課,他表示「世代生活在草原的孩子,有權看到外面的世界,然後找到自己的人生」,希望在草原上鋪滿文字,把天空當作黑板,用智慧改變生活,讓更多人了解這裡的文化。
草原兒女回鄉
散播新希望
一開始久美認為,年輕人掌握知識、走出去,是最好的出路,如今他的想法改變了;去年,他在圖書館旁蓋了一家民宿,除了增加收入維持圖書館的營運,也帶來就業機會,他計畫打造旅遊體驗店,讓孩子當嚮導或教練,帶領遊客體驗牧人生活,希望孩童從中建立作為游牧後代的自豪感。
有不少草原兒女走出去後,再把新的世界、希望回贈給草原,例如有一群前兩年考上城裡大學的孩子,主動提議想安排今年暑假的圖書館活動,久美分享,「感覺自己這些年做教育真正有了結果,讓一代代人生生不息地把影響力傳下去」,還有很多圖書館曾經助學過的孩子,總是一有空就來幫忙,不少人特地選修旅遊相關科系,希望將來能回到塔公,宣傳家鄉文化。
現在,久美最大願望,是希望有一天,他對圖書館來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希望到那一天,即便沒有我,圖書館還是可以生存得很好,孩子們依然能好好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