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淳齋》一口飲盡西江水

◎林清玄 |2008.04.14
752觀看次
字級

到廣東的肇慶中學演講,意外的發現這是一所創立四百多年的學校。

更意外的是,四百年前的「兩廣端溪書院」(西元一五七三),到一百年前的「肇慶府中學堂」(西元一九○五),到五十年前的「廣東肇慶中學」(西元一九四九),這學校都是最優秀的學校,學生素質一直在南方名列前茅。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肇慶中學的優秀是來自文化的傳承,傳承的中心卻是一方硯台。

中國古來有四大名硯,為首的正是端溪的硯台,簡稱「端硯」,端硯是唐朝武德年間(西元六一八年)開始大量開採,幾乎唐宋明清的文人、畫家沒有不使用端硯的,早在唐朝,就把端硯、宣紙、 徽墨、湖肇合稱為「天下四寶」。

歌頌端硯的詩歌很多,像唐代詩人李賀寫過「楊生青花紫石硯歌」,開首的兩句非常美:「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有著神奇技藝的石工,腳踏藍天割下的一片紫色的雲,才做出了這麼美的硯台。

蘇東坡寫過兩首詠端硯台的詩,一首是「端石硯銘」:

千夫挽綆,百夫運斤。

篝火下縋,以出斯珍。

一噓而泫,歲久愈新。

誰其似之,我懷斯人。

另外一首是「題叢星硯」:

月之叢星,時則風雨。

汪洋翰墨,將此是似。

黑雲浮空,漫不見天。

風起雲移,星月凜然。

在硯台噓一口氣,硯台就泫然欲泣,一方端硯裡,有星月、有風雨、有星雲、有汪洋,可見硯台裡的乾坤多麼廣大。

有如此美麗硯台的地方,子弟自然好讀書、好寫字,四百多年前就創設了書院,蘇東坡、米芾、宋徽宗都曾了硯台而到過肇慶(古稱端州),宋徽宗題字的「披雲樓」還聳立在市街。在市區閒逛,偶爾就會和宋朝的古城牆,或明代的老樓塔,不期而遇。

不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文化也養一方人,我在肇慶遇到的人,都是文質彬彬,談吐文雅,學識淵博。

夜裡,肇慶的朋友帶我到西江邊喝茶,才知道西江的遼闊浩瀚不亞於長江、黃河,唐代的禪師坐在西江邊上,曾豪情萬丈的說:「一口飲盡西江水!」這是何等的心胸、何等的氣派!

踏天割下紫雲的工匠,一口吞盡西江的禪師,還有還有,半夜吐著虹霓的硯台,數百年學風的中學……,因為文化,珍寶得以傳承,歲月才能常新!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