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水煎包已40年的「包子阿媽」康黃見,多年來以「兩個五元」的超低價格與眾人結緣,賺取的微利除了自給自足,更將盈餘捐做教育事業。康黃見對子女說:「你們不必養我,我也不會把錢留給你們,因為我賺的錢,全部要做善事。」
七十一歲的佛光老菩薩康黃見,四十多年來,在高雄市前鎮區光華路與廣西路口附近賣迷你型水煎包。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儘管麵粉、蔬菜、沙拉油價格節節攀升,康黃見賣的水煎包,卻真材實料、絕不漲價,三十多年前三個賣五元,如今一個也才賣兩塊半。(圖/謝梅芬提供)
很多人擔心的問她:賣這個價錢夠本嗎?康黃見說:「當然夠啦,只是少賺。」她表示,四年前同修往生後,便把每個月所得的微薄收入,扣除成本後全部存下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到佛光山普賢寺,做為興建南屏別院社區教育中心的經費。「反正賺來的錢也是要捐給寺廟及慈善團體的,不漲價更能回饋大眾!」
自食其力 繼續回饋社會
賣了30年水煎包,康黃見坦言過去是為了養家,現在子女都已成家,她還是繼續賣水煎包,為的是回饋社會。康黃見曾對子女們說:「你們不必養我,我也不會把錢留給你們,因為我賺來的錢,全部要做善事。」
綽號「包仔阿媽」的康黃見,一天平均可賣三千個水煎包,附近有不少人,從小就吃她的水煎包,長大結婚後,再帶自己小孩來買;也有人全家三代,多年來都只吃康黃見的包子,換別家就不習慣,所以她很少休假不擺攤。
在顧客眼中,康黃見是個建康又快樂的老人,儘管顧客隨時都是大排長龍,康黃見時時笑臉迎人。「我沒有什麼養生撇步啦,每天開攤後就一直包、一直做,一鍋一鍋的水煎包出爐,做完就休息,人就很快樂了。」康黃見的養生之道,就是踏實的「快樂生活」著。
康黃見每天清晨三時多起床,先禮佛作早課,再到公園運動,接著上菜市場買菜補貨,休息片刻開始揉麵、做包子。下午二時推出攤子開始賣,賣完為止,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做,所以上門的顧客得自己夾水煎包、裝袋及找錢,場面十分熱鬧。至於康黃見,整個過程都低頭忙著煎水煎包,根本沒時間注意客人是否如實拿了包子、把錢丟進筒裡。
包子結緣 重視教育事業
「可能有人會忘了給,或多拿幾個,也沒關係呀,喜歡就拿去吃,只要口味合就好了,不給錢就當成是結緣吧。」開朗又樂觀的康黃見說:「大家喜歡我的水煎包,我最高興。」
不識字的她,在另一半往生時,悟及佛家所言「十方來,十方去」的道理,把讀經聽經化為做善事,她對教育事業尤其支持,聽聞佛光山要興建南屏別院做社區教育中心,二話不說,立刻捧著鈔票送過去。
「我並不是很有錢,這些錢也是我一元、兩元省下來的。」獨居的康黃見說,她如今能夠自給自足,已是很有福報了,所以存下來的錢,都會捐給佛光山做教育事業。「水煎包有我的用心,買水煎包的客人也付出了愛心,大家一起捐錢讓更多人辦教育,台灣的下一代才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