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東河蘭花產銷班農民李錦文栽培國蘭14年,3年前國蘭栽培遇瓶頸,為避免品質下滑、影響農民生計,他與台東農改場合作培育新國蘭種苗供繁殖試驗,為蘭花農尋找出一條新路,成績獲各界肯定。(圖/田俊雄提供)
甫獲台東農改場頒發「優秀農友」獎座的李錦文,3年來不惜犧牲時間、精力和成本培育新種苗,成果十分豐碩,但他卻毫無怨言。
14年前,李錦文棄商務農,因為特別喜愛蘭花,便在東河鄉號召農友成立蘭花產銷班,每年生產美麗的四季蘭、卑亞蘭等,其中9成銷至韓國。
李錦文表示,外銷商通常會挑選好的、年輕的國蘭成品及種苗,留下老一代生產慢、長得較差的種苗,使不少花農的國蘭培育事業,越到後期越遇瓶頸。「要突破現狀,就要有新的做法,所以我才尋求台東農改場協助,合作培育成長穩定的新種國蘭,供農民培育外銷。」
但培育新苗不容易,因為不同品種國蘭授粉交配後會變成果莢,再在莢內孕育新交配的種子。李錦文說,每次採果莢時間約6個月,最長也有超過9個月的。每當李錦文獲得新種子時,便完全不藏私的交予台東農改場培育、研究,3年來不曾中斷。
「我只希望有新的國蘭品種出現,成長快、長得好,幫助農民生計,其餘就不管那麼多了。」他說,幸好家人支持他,所以他即使少賺點、花再多精力也不怕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