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烏斯
圖/樹下繪本
圖/樹下繪本
文/檸檬
在2019年推出的台灣電視劇《想見你》中,劇中的男女主角在層出不窮的謎團與複雜交錯的時間和空間裡,來回循環的穿越與相遇,試著改變未來與過去的命運。最初,編劇難以向眾人描述這樣複雜的時空概念,在導演黃天仁拋出了「莫比烏斯帶」的概念,眾人才將這龐雜紛亂的時空關係梳理清楚。那麼,導演借用來闡釋劇情的「莫比烏斯帶」到底是什麼呢?
一邊一面 裡外難辨
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August Mobius)在研究多面體時,意外發現了這樣一個奇妙的立體結構,並用自己的名字為此立體結構命名為「莫比烏斯帶」(也稱莫比烏斯環)。這神奇的莫比烏斯帶說簡單也很簡單,只有一條邊,也只有一個面,簡單的說就只是一個單側曲面的結構;說難也難,沒有人能確切說出這立體結構的上面、下面是哪一面?甚至裡外左右也難以分辨。看到這裡,或許大家還是一頭霧水,就讓我們一起實際動手做做看吧!
這麼一個奇妙而有趣的結構,每個人都可以製作出來,只需要一張長方形紙條,並將這張長紙條的隨意一端扭轉180度,再與另一端黏在一起,兩個步驟即可完成這個神奇的立體結構。我們都知道,這張長方形紙條有兩個面,我們可以在這兩個面上塗上不同的顏色,然而,我們一但將這張長方形紙條製作成「莫比烏斯帶」,原本的長方形紙條卻只剩下「一個面」。此外,如果拿著一枝筆隨意在這張紙條上畫線,可以不跨過這張紙條的邊緣,就走完整張紙條的「面」,是不是很神奇呢?
愈走愈遠 循環無限
如果,我們將長方形紙條放大成一條馬路,並製作成「莫比烏斯帶」這樣的立體結構,再將一個人放在這條馬路上,而這個人將在「莫比烏斯帶」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只要他不累,這條「路」就永遠也走不完。而這樣無限、循環的概念,也讓莫比烏斯帶被應用在許多建築、藝術和工業生產上。例如,荷蘭著名的版畫藝術家莫里茨‧科內利斯‧埃舍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便利用莫比烏斯帶的概念,設計了許多關於視錯覺的藝術作品。此外,2019年上映的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有個片段是東尼‧史塔克(Tony Stark)利用電腦模擬時空,連接了過去與未來,這便是使用了莫比烏斯帶無限循環往復的概念。此外,國際普遍通用的循環再造標誌為3個互相連結的箭頭,而3個箭頭組合起來即為莫比烏斯帶,也是取其資源可以無限循環利用的特性而設計的。
而建築上,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台中工業園區入口處的地標,為一巨大的莫比烏斯帶設計,用來象徵此區的生產事業公司,可以承載倍數的產業製造,並且長久駐立營運,並迎來工業區無限的永續發展,而這地標在晚上更有著繽紛絢爛的燈光交替投射,而這往復循環的燦爛燈光,也為台中夜景增添了一抹美麗,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前往觀看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