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垃圾為什麼要清除

文/百岳老查 |2022.07.30
4810觀看次
字級

文/百岳老查

《經濟學人》曾報導,迄2015年,粗估聖母峰攀登沿線上、冰隙裡已有50噸垃圾,都是登山客丟棄的氧氣瓶、錫罐、煤氣罐、廢棄帳篷、繩索、帳篷、電池以及塑膠製品,此外還包括200具屍體……

不只是垃圾問題,登山客經常因為高山症而需要施打類固醇藥物,因此這些殘留藥物、排泄物與垃圾,會在溶雪季節汙染山下居民的用水。難怪在2012年攀登聖母峰並登頂的國家地理雜誌記者Mark Jenkins會說,「聖母峰已經達到承載能力的上限。」

想像一下,假如你去攀登聖母峰,將會怎麼解決排泄問題?在大本營該處的排泄物和餐廚垃圾,都存放在金屬大桶裡面,再將之拖運到50公里外山下小鎮的掩埋場,當地人再把這些垃圾做成堆肥,但是到了雨季,這些汙染物便會被沖刷進入下流水域。

從2014年3月開始,尼泊爾政府要求:「每一名登山者都必須撿回8公斤垃圾,這還不包括他們自己的空氧氣瓶和排泄物。」以往雪巴人揹一大堆東西隨登山客上山,但都是空手下到基地營。

2014年之後,雪巴人在回程時必須代替他們的客戶,把8公斤垃圾背下山。若以每個登山季超過800位登山客計算,每年就可以清運6.4噸的垃圾到山下來,但實際效果如何,還有待長時間的檢驗。

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年來,全球暖化造成冰河融解日益惡化,讓山上長年被冰雪掩蓋的垃圾更多的暴露出來。曾經攀爬珠穆朗瑪峰兩次且有一次登頂成功的特洛伊‧奧博勒(Troy Aupperle)認為,跟其他管理較好的山域比較,聖母峰的管理顯得非常混亂無方。

他進一步表示,爬阿拉斯加海拔6190公尺的迪納利山,會讓你體驗靈魂的拷問:「你到底何德何能?你有資格來爬這座山嗎?」所以那裡訂立了各種規章制度,但珠峰上沒有這種規定,也沒有人對此負責,什麼都沒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