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峰成全球最高垃圾場 文/淳恩 |2022.07.30 語音朗讀 716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各國登山客把攀登珠峰當成終極目標。圖/123RF為了維持體力及溫度,登山客留下大量空瓶廢棄物。圖/法新社絡驛於途的各國登山客,為珠峰沿途製造許多垃圾。圖/法新社為達到攻頂目標,請雪巴人運送各種物資上山。圖/美聯社如果人人都能把製造的拉圾帶下山,就能還給珠峰乾淨面貌。圖/美聯社 文/淳恩每年4、5月春暖時節,取得西藏自治區及尼泊爾登聖母峰許可證的數千名登山者,便齊集山腳營地,開始向海拔8848公尺的目標前進,然而,上山不易下山更難,山友不得不沿途丟棄設備及廢棄物,使得如今聖母峰被稱為「全球最高的垃圾場」……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Mount Everest,又稱珠穆朗瑪峰、埃佛勒斯峰、珠峰),因近年登山客人上攀升,山區充斥著驚人的垃圾量,導致擁有「世界屋脊」美譽的聖母峰,囤積高達上百噸人為垃圾,成為世界海拔最高的垃圾場。聖母峰屬於喜馬拉雅山脈,海拔8848公尺,為全球最高峰。原本人跡罕至、氣溫常年低於攝氏零下40度,卻因為人類始終存在著「征服巔峰」的夢想,使得「攀登聖母峰」成為登山客的終極目標。南坡北坡路線都熱門想攀登聖母峰,一般可從南坡或北坡出發之分,北坡從中國西藏自治區出發,南坡則從尼泊爾中部的珠峰東南陵線攻頂。早年登山者大多從南坡登頂,這也成為尼泊爾的「金礦」及主要收入來源,隨後中國大陸也起而跟進。根據中國登山協會資料顯示,2010~2018年,共有40多個國家、逾2萬名遊客,從聖母峰北坡出發攀登。但世界非營利組織追溯記錄,珠峰北坡的登山大本營,光是2015年,就接待超過4萬名登山客及遊客。大多是不可分解物質在申請山友愈來愈多,卻未採取總量管制下,導致在邁向峰頂的山徑上,散布著不計其數、丟棄無用的螢光帳篷、鍋碗瓢盆、攀登裝備、空空如也的瓦斯罐及飲料罐、塑膠廢棄物……等非生物可分解的垃圾,加上未經處理的冰凍排泄物及意外喪生的登山客遺體……使這條攻頂路線,被稱為「世界最高的垃圾場」。2019年4、5月,因山上天候劇烈變化,前幾批登山隊伍中,多達十餘人在過程中殞命,使得後來的登山客,幾乎都是跨著屍體攻頂的。事實上,自1922年以來,在聖母峰上不幸罹難的登山客至少超過 200名,他們的屍體往往會被留在山上,由積雪和冰河自然掩埋。積極作為背垃圾下山面對此一現況,中國西藏自治區政府宣布,珠峰保護區的核心區(絨布寺起海拔5150公尺以上區域),將採取無限期封閉,每年核可攀登的人數由300人降為200人以內,遊客也禁止進入聖母峰大本營,同時定期由自治區派人前往清除垃圾。西藏自治區更從2018年起,啟動聖母峰北坡垃圾清運活動,每年約從核心區清出8.4噸的垃圾,核心區以外的山區則約為335噸。也由同一年度起,西藏體育局比照尼泊爾的政策,規定登山者必須攜帶8公斤的垃圾下山。目前,珠峰保護區內聘有85名野生動物保護員,設有1000個生態單位,均由當地農牧民在業餘時間承擔巡護、垃圾清掃等工作。未來,保護區計畫參照羌塘自然保護區,成立專職管護隊伍。半數情願放棄保證金至於南坡的尼泊爾,從2011年起,就開始處理珠峰的垃圾問題,首先是鼓勵登山者將自己的垃圾帶下山;2014年更進一步規定:登山隊必須先繳交保證金4000美金,等下山時每人帶回8公斤垃圾,就可領回保證金……然而多年來,僅有一半的登山隊伍完成任務,另一半隊伍情願放棄保證金,把垃圾繼續留在山上。2019年,尼泊爾旅遊局對外徵求義勇軍,結果一個14人組成的「聖母淨山小隊」接下這個浩大的搏命工程,預計在45天內,從聖母峰上清除11噸的垃圾。結果短短兩周共清出了3噸垃圾,清除工程比預計要更加浩大。 尼國每年派軍隊清運聖母淨山小隊靠著一台軍用直升機的協助,將打包後的罐頭、塑膠瓶等垃圾,及不堪使用的登山裝備運送下山。經過6周努力,他們一共在海拔7900公尺以上的山區,清出了10噸垃圾,還發現了4具登山者的屍體,但隔年,垃圾又滿山遍野。 近年,尼泊爾當局對登山核可人數不減反增,從每年500人,增為1000人,這兩年全球疫情肆虐,每年還是有超過800人前往登頂。為疏減人數增加帶來的環境壓力,尼泊爾政府只好於登山季節結束後,派軍隊前往清運沿線垃圾。但世居於喜瑪拉雅山上的雪巴人,卻不看好軍隊清除垃圾的效率,畢竟,登山客大都由雪巴人擔任嚮導帶上山的,若沒有雪巴人帶路,軍隊都可能在高山上迷路或喘不過氣來,又遑論在短時間內清運數十噸的垃圾?減少足跡及人為破壞尼泊爾旅遊局局長丹杜說,「我們的目標是盡量清除聖母峰上的垃圾,把這座山昔日的淨土榮耀歸還給它。聖母峰不只是世界屋脊,也是我們國家的驕傲。」事實上,如果每一位入山的登山者都能將自己製造的垃圾背下山,就能大大幫助維持聖母峰的環境。而終極之道,當然是愈少人的足跡拜訪這塊淨土,就愈不會帶來大量的各種人為垃圾。只是,如何在「親近自然」與「環境永續」兩者間取得平衡,恐怕短期內,仍會是人類的一大考驗。 前一篇文章 小行動大改變! 收行李也要愛地球! 下一篇文章 高山垃圾為什麼要清除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3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09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號誌 夏日減秒因應 未來建築潮流 和小生物當鄰居倫敦空汙地址 改變歐洲房價網購減碳 從包裝循環利用做起 作者其他文章健康意識高 運動職類趁勢而起巴克幫 培訓再送養 浪浪零退養退休教練 助人找到人生願景生態失恆 海膽將海藻林變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