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持續感覺累、喘、腫,當心心衰竭上身。據統計,全球有6000萬名心衰竭患者,也就是說,每5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患心衰竭。
心臟基金會表示,依心衰竭盛行率推估,國內患者約70萬人,但衛福部統計,實際就醫僅24萬人,約46萬人未被診斷及接受治療,呼籲民眾若持續感覺累、喘、腫三大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
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表示,心衰竭有三大問題,一是住院率、死亡率高,據統計,心衰竭是65歲以上病患常見住院原因第一名,約三分之一心衰竭患者住院1年後死亡,且死亡率為隨年齡增加,甚至每2名確診患者中,約1人在5年內死亡;其次,會影響生理及心理健康,包括日常穿衣、行走、淋浴都受影響;第三是合併其他共病的威脅。
心臟基金會董事吳彥雯指出,心衰竭是慢性病,主因是心臟無法推送足夠的血液,維持身體所需的氧氣與養分,症狀為累、喘、腫,呼籲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到心臟科進行心臟超音波、血液等檢查。心衰竭依不同病因分3大類,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約占5成;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約占4成;心臟收縮力略為受損的心衰竭約占1成。
吳彥雯提醒,心衰竭患者每天起床後,應量心跳、血壓及體重,隨時監控心臟功能,保持運動習慣,如太極拳、慢走、快走及核心肌群訓練等,更要控制水分、鹽分攝取,若1天體重增加超過0.5公斤,必須提高警覺,若連續2天增加2公斤應速就醫。治療心衰竭多為症狀治療,目前已有心衰竭專用藥物可搭配治療,以延長患者生命及改善生活品質,降低再住院率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