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勤筆
「前陣子確診,隔離一周,小孩交給爸爸顧,才發現不當媽媽的生活,說多愜意就有多愜意。」
和久未見面的朋友碰面,原以為前陣子COVID-19確診的她,可能會元氣大傷,沒想到卻意外地精神奕奕、元氣十足,連長年飽受免疫力失調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過敏反應都不藥而癒。以前常聽她說癢到快抓狂,皮膚總是不受控的東紅一塊、西紅一片,如今卻船過水無痕。兩個媽媽碰面,自嘲原來我們的過敏源是孩子,回春妙招不是SK2,是讓我們靜一靜。
這當然是玩笑話的,但朋友的辛苦我能略知一二,我們的孩子都是特殊生,我兒子是過動症暨注意力不集中(ADHD),人生中不曾有任何一頓飯能完整坐在座位上吃完,醒著的時候也不會有超過三分鐘穩定平靜。其實三分鐘是給他面子了,真實情況是連等紅綠燈的一分鐘時間,兒子都會煩躁的不停扭動。
朋友的女兒是亞斯伯格症候群(ASD),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想擁有的東西,不管是否會傷害別人、影響團體、合不合適,她就是要馬上做、馬上擁有,就是那種別人口中說永遠只想到自己的自私性格。母親為了這個孩子不知道流過多少淚,但這孩子似乎天生沒有同理心,對身邊的人事物沒有共感,看到別人傷心難過也視而不見,或是說看到了也是一副「媽媽妳要哭就哭,不關我事。」
我不只一次暗自偷想,如果她女兒是我家孩子,我一定很痛苦,但這話只能想不能說,結果那天剛結束居家隔離,神清氣爽的朋友說了一句:「我真的很討厭自私的人,偏偏我女兒就是這樣的人,如果可以選,我不要選她當我小孩。」
我一聽馬上承認我也想過這種事,當她的媽媽太倒霉了。下一秒好友馬上說:「彼此彼此,當你兒子的媽也很不幸,我們半斤八兩。」
哈哈哈哈,原來大家想的都是一樣的事,因為我們兩位媽媽了解彼此在育兒路跨越的荊棘和暗自落了幾公升的淚,所以可以自嘲,也能夠互損。
是啊,如果能夠選,我們都不想要自己的孩子是特殊生,但人生就是沒得選,就算是有得選的階段,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的選項未來會如何。像是選擇另一半時,也不會知道兩人的基因組合會組成什麼樣的孩子,既來之、則安之,把老天給的牌,盡可能地穩穩地打好打完,這種想法分不出是積極還是消極,不過的確是我當老母十年歷程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