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研院昨天公布2022年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總展望,雖然民間投資及外銷訂單持續撐住經濟表現,但因為俄烏戰爭、美國通膨失控,導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出現通膨,再加上國內疫情紛擾等雙重影響,經濟成長率預測從去年底的3.85%下修至3.52%。
回顧今年上半年,由於美國經濟過熱、俄烏戰爭開打及中國大陸封控清零等原因,全球通膨居高不下,經濟成長不確定性大增。
即使大環境不佳,台灣今年第1季民間投資達6.64%,上半年出口率也近2成;但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卻來到3.14%,呈現趨緩,主因在於民間消費呈現疲軟。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周雨田指出,上半年因疫情爆發,雖然沒有像去年3級警戒的防疫管制,但民眾仍自主性減少外出。
再加上,因全球因戰爭、天候導致原物料上漲及電價上揚,提升終端商品價格,今年上半年CPI年增3.13%、躉售物價指數(WPI)也攀升達14.48%。
他補充,台灣房價屢創新高,將會透過房租及住房成本延遲反映在CPI上,進一步推升國內物價。因此在房價飆升、美國通膨失控、台幣持續貶值、俄烏戰爭推升國際原物料等不利因素連續發威下,今年全年CPI低於3%機率不高。
國內疫情及通膨下,導致民間消費從去年底預測的5.27%下修至2.93%,也讓中研院全年預測從去年底的3.85%下修至3.52%,但仍屬於溫和成長。
展望下半年,美國系統性通膨風險難解、俄烏戰爭延續將導致供應鏈瓶頸仍在;美國加速升息將會造成金融市場震盪。
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升高,台灣也將會受到牽動放緩景氣復甦。
對於下半年新台幣走勢,周雨田表示,今年初以來因為美元大幅升息,新台幣貶值7%,但預估央行未來後續不會跟美國一樣急進升息,所以利差會持續擴大,也衍生台幣貶值壓力,認為台灣未來貨幣政策仍要審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