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條 寧靜步道

 |2022.07.19
2012觀看次
字級
圖/中央社
圖/中央社

【本報宜蘭訊】宜蘭縣太平山與大元山之間翠峰湖,是台灣面積最大的高山湖泊,周邊檜木森林蓊鬱,並被厚重的苔蘚包覆,彷彿一層天然的吸音海綿,在沒有人為干擾下,測得最低音量不到25分貝,幾乎靜謐。世界非營利組織國際寧靜公園(Quiet Parks International , QPI)昨天授證給太平山翠峰湖環山步道,成為全球首條首條寧靜步道(Quiet Trail)。



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表示,翠峰湖環山步道循著昔日運材軌道整建,繞湖一圈,讓遊客可近距離欣賞湖光水色,步道全長3.95公里,是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內里程最長的步道,因路途遙遠,多數遊客僅短暫停留,走完300公尺木棧道欣賞美景後匆匆離去,因此保留步道的寂靜,「寂靜山徑」位於步道的2.2~3.7K之間。

范欽慧付出10年

錄製太平山「寂靜」

促成全球第一條寧靜步道的范欽慧,是台灣著名的野地錄音師,她10年前開始頻繁到太平山錄音記錄,2014年6月開始與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合作,錄製太平山各步道獨特的聲景,最終在翠峰湖環山步道的檜木森林,找到台灣森林「寂靜」的代表,在科學精密儀器的測量,翠峰湖環山步道內的奧陶紀苔原區僅25分貝,幾近無響室的狀態。

范欽慧表示,2012年她因為美國野地錄音師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n)的《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一書,開始關注聲景保護。戈登花30年在美國奧林匹克國家森林公園的霍河雨林,找到美國最安靜的地方,並放下一顆印地安酋長送他的紅色煙斗石作為標的,誓言捍衛這一平方英寸,保存最原始的生態及聲音,有航空公司因此改變航線,為雨林留下珍貴的寂靜。

范欽慧說,感動之餘她與戈登有了書信往返,戈登請她寄一顆台灣的石頭去美國,要將它放在「一平方英寸的寂靜」地點,她把花蓮的白色線條石頭寄過去,兩個月後,戈登卻把石頭寄還給她,並在信裡寫下「這是台灣的寂靜之石、台灣的許願石,寂靜將會回家」,因此換她展開了這趟寂靜的旅程。

昨天授證儀式在林務局舉行,南澳鄉泰雅族人祝禱及表演揭開序幕,QPI寧靜步道執行長尼古拉斯.麥克馬哈(Nicholas McMahah)表示,太平山寂靜步道的成立,是人類對生態意識覺醒的里程碑,「因為當我們的『心』改變了,『生態』才會改變」。

除了台灣,美國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的尼奧布拉河荒野區、芬蘭克瓦肯群島芬漢姆(Finnhamnen,Kvarken),也將接棒成立美國及芬蘭的第一條寧靜步道。

保存生物多樣性

人類須先學習聆聽 

為何台灣成為QPI的首選?范欽慧說,不光是有自然、寧靜條件的潛力點就足夠,是要有人願意進行捍衛行動、承擔責任,且這責任不光是社會大眾願意出來,包含台灣聲景協會有一群人願意為這件事情努力,更重要的是背後管理者也願意共同付出、承擔責任,所以台灣是最快凝結這樣的力量,所謂的最快也花了10年。

她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光是把棲地保存下來,必須讓牠們的聲音能夠彼此交流,為此人類須先學會怎麼去聽見牠們的聲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