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石虎 野外僅存保育貓科動物

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副教授)  |2022.07.17
4666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圖/123RF
圖/123RF
圖/林育安提供

文/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副教授)

周末時打開電視,影像出現談及《地球的孤兒》,起初沒有很在意是在探討什麼議題,正準備要按搖控器轉台時,突然聽到節目內容講到台灣石虎,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瞬間將目光專注螢幕上。

想起近日常看到有關「台灣石虎」的公益廣告播放,另外,網路上也說:當地農民為了保護「台灣石虎」,農田作物刻意不噴灑農藥;當地路過車輛刻意放慢速度,以減少「台灣石虎」路殺事件;政府單位建造地下通道,提供小動物通行,也讓「台灣石虎」有棲息活動的生路……

金錢豹紋的貓科動物

石虎為台灣特有動物,正式名稱為「台灣石虎」,體型和外觀近似家貓,但體型稍大,且生活於山林中,因此又有「山貓」之稱。其身上的花紋和花豹相似,因此又有「豹貓」之稱。除此之外,也稱「華南豹貓」、「金錢貓」。

台灣石虎屬於貓科、豹貓屬、豹貓種,體長約50~65公分,體重約3~6 公斤。由於「台灣石虎」和家貓外形十分相似,常被誤認為是流浪貓。

即便農家也分不清楚

前幾年新聞曾報導,彰化山區一戶農家,剛走進放農具的工具間,就看到前方牆柱上趴著一隻貓科動物,凶狠的瞪著他,並發出吼叫聲,讓農民嚇了一跳,隨即打電話給當地動植物防疫所人員。

等防疫所工作人員來了之後,告訴農民:這不是流浪貓,而是「台灣石虎」。農民聽了一頭霧水。相信跟這位農民一樣的民眾不在少數,究竟如何區別兩者呢?

斑塊分布有特別作用

「台灣石虎」主要的特徵,為從其額頭往鼻梁兩側,有二條灰白色縱帶,並且在其兩耳背後,各有一塊帶點淡黃的白色斑塊,而貓則沒有。 科學家研究發現,石虎耳朵背後的白色斑塊,最主要的功能在於:當「台灣石虎」專注於前方獵物一舉一動時,萬一背後有其他肉食性動物想突擊牠,當趨近看到其耳朵背後淡黃的白色斑塊時,很容會誤以為是「台灣石虎」的眼睛在看牠,因此就不敢冒然的攻擊「台灣石虎」了,換言之,這是「台灣石虎」偽裝欺敵的方式之一。

感光功能佳卻是色盲

做為夜行性的動物,石虎的視網膜後面,有一個圓弧形的「透明毯」,猶如高效能鏡子般,能將外界微弱的星光聚集之後再反射回去,因此在一片漆黑的叢林中,牠所看到的事物就如同白天一樣,所有的獵物都無所遁形。

石虎的視網膜,主要由具有感光功能的視感細胞組成,至於辨別色彩的視錐細胞,約只有3%左右,幾乎等於是沒有,因此石虎的貓生是黑白的,也就是俗稱的色盲動物。

養精蓄銳夜晚忙狩獵

也因此老天賜給牠聽覺、嗅覺、動作特別靈敏、敏捷。牠會找尋樹洞或岩穴作為其窩,白天主要是窩在洞穴中睡大覺養精蓄銳,晚上才有足夠的體力出外獵食。

肉食性的石虎,食物以溪流中的魚類、鼠類、鳥類、蛙類和哺乳動物的幼獸為主。由於其體色為灰褐色,並且具有黑褐色點狀斑,因此當牠躲藏在樹林、草叢中時,特別能夠偽裝欺敵,不易讓受捕食者發現其蹤跡。

彈簧利爪及口中倒刺

石虎的狩獵方式主要是「守株待兔」,牠會等在獵物必經之地,待獵物靠近時再跳躍飛撲上去,此時,藏在前腳趾間的爪子,就會像彈簧刀一樣彈出來,牢牢抓住獵物,以前腳壓制獵物,使其無法掙脫動彈,再以尖銳的犬齒緊咬獵物的脖子使其斷氣。

「台灣石虎」的舌頭和貓咪相同,具有角質化的倒刺,摸起來硬硬的,但這些倒刺並無味覺功能,而是如同梳子一般具有理毛功能,此外亦可以幫助剔除獵物骨頭上的肉。

珍惜台灣的山林精靈

石虎主要棲息於低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闊葉林地或丘陵地,早期分布於全台各地,惜受工業文明影響,淺山林地迅速被開發,使其棲息地受到破壞,分布範圍愈來愈小,目前可能僅侷限於苗栗、台中、南投和嘉義等淺山環境。

目前「台灣石虎」的數量應該在500隻以下,若再不好好珍惜保護,台灣唯一僅存野外瀕臨絕種的保育類貓科動物──「台灣石虎」,也可能會重蹈「雲豹」的後塵,走向滅絕之路。到時候,要看「台灣石虎」只能到博物館看標本了。愛牠就好好的保育和保護牠。

縮骨功及著地功

「台灣石虎」和其他貓科動物一樣,性情孤僻神祕且獨來獨往。石虎嘴邊二側,長著一些長長的鬍鬚,這些鬍鬚的功能非常多,其一是在鑽洞及穿越通道時,能藉鬍鬚碰觸到兩側物體的「測量」方式,判斷身體是否能夠順利通過。

此外,當其從高處往下跳時,風會使其鬍鬚產生震動,石虎也可以藉由鬍鬚震動快慢,判定其離地面的距離還有多遠,並能迅速的以180度大旋轉的方式翻轉其身體,讓腳先著地而不會使身體受傷。

為何「台灣石虎」能有這樣的功夫呢?主要因其鎖骨退化,深陷於肌肉當中且呈現浮動的狀態,並沒有和肩胛骨連結,因而使其可以自由的讓身體展現柔軟動作,或是擠進狹小的空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