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手術團隊,全程着乙級防護裝備,為病人進行手術。 圖/馬偕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馬偕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團隊,日前完成一例新冠確診個案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病人為52歲有高血壓病史的男性,因為呼吸喘先到外院求治,發現為心包膜積液且為新冠確診個案,症狀持續惡化遂轉送至馬偕,經急診進一步診斷為主動脈剝離,立刻安排緊急手術,在10人小組醫療團隊、長達10小時手術後,病人術後恢復良好,現已康復出院,並定期回診追蹤。
負責執行手術的馬偕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簡禎彥表示,主動脈剝離是一項極度考驗醫療團隊體力與耐力的手術,手術時間動輒6至8小時以上。以往經驗,雖可安排團隊人員輪替,但考量病人為「確診個案」,希望盡可能減少在手術中曝露的醫療人員,最後決定以10人小組、全程穿着乙級防護隔離裝備,手術過程中無接替休息、全程站立、低頭專注,不吃不喝也不上廁所,10小時後,每個人都汗流浹背、精疲力盡。
簡禎彥回想手術時場景表示,乙級裝備確實會影響手術的進程,由於多層防護衣和手套阻隔影響手術的流暢度,且經常因面罩起霧而影響視野和手部的觸感,而需更換面罩或放慢速度,維持無菌和動作上也需更加謹慎小心,手術團隊溝通上必須更加明確而清楚。參與手術的成員也表示,當全套裝備着裝完畢後,身體立即感到悶熱,但心中仍有一種即將要「上戰場」的使命感醞釀著,此即醫療人員的驕傲。
手術後,病人轉至防疫專責加護病房,觀察術後情況及會診感染科醫師,持續治療新冠肺炎。病人於經歷一場生死浩劫後,在專責病房內、迎接新生的52歲生日。在解除隔離,轉至一般病房後,再三向醫療團隊表示感謝。
簡禎彥表示,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和B型,A型主動脈剝離是指血管病灶範圍涵蓋包含「升主動脈」,有時甚至包含到主動脈瓣和心臟冠狀動脈,是相當緊急而危險的情況。病人經常是前一秒活動自如,下一秒就感到撕裂性的前胸悶痛,甚至延伸到背後或脖子,一瞬間便可能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昏迷等緊急情況,堪稱「與時間賽跑」的救命急症。
近年來,隨國人生活飲食習慣改變,以及遺傳性高血壓、抽菸等危險因子,導致這類心臟血管疾病族群有「年輕化」趨勢,提醒民眾應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