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閱讀不卡卡 職能治療師傳授10撇步

陳玲芳 |2022.07.13
1076觀看次
字級
專家強調,閱讀有助於維持高齡者心理健康、減緩認知功能退化,為提供社會參與之基礎。 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長者年齡增加,視覺功能也逐步退化,而現行報紙及書籍字太小,老人家除了看電視,被迫只能滑手機看短訊,又因手部靈巧度不佳,手機使用也不方便,感覺因「閱讀」這項休閒活動受限,生活型態也變得愈來愈窄化。專家歸納提供十個小撇步,讓長者可以舒適閱讀。

王伯伯平時就有看報紙與閱讀雜誌習慣,近期因為新冠疫情流行,變得不太敢出門,多半待在家閱讀和看電視。子女貼心買了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家裡安裝網路,教他如何使用3C上網,可以輕鬆閱讀更多樣化資訊。然而,王伯伯每日清晨用完早餐,還是習慣翻閱報紙,看看國內外新聞、健康資訊等,或閱讀商業雜誌及健康類書籍。

王伯伯笑說,現在3C雖然方便,但年紀大的人,手指比較不靈活,翻報紙和翻書,還是比操作手機或平板來得容易,而且「想看什麼,都找得到」。但缺點是,年紀大了看近要戴「老花眼鏡」,有時候拔下眼鏡,就忘記放哪;光線不好時,會看不清楚報紙或是雜誌上的字,閱讀較吃力;加上,有時候睡眠品質不佳,眼睛變乾澀,對光線會更敏感,又因為有白內障,需要光線多一點才看得清楚,遇到這種「兩難」狀況時,只有暫時放下閱讀。

專家歸納提供十個小撇步,讓長者可以舒適閱讀。同時建議有特殊視覺問題長者,例如「低視能」患者,仍要尋求眼科醫師、驗光師與職能治療師協助。圖/台灣職能治療學會提供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長吳菁宜表示,台灣已是高齡化國家,重視長者的身心健康、提供長者更優質生活環境和休閒娛樂,已是社會共識。「閱讀」是高齡者重要的休閒活動,因為閱讀可以獨自進行,不需要同伴,透過閱讀可獲得「知識」和「新資訊」,以另一種模式,與外界互動。她強調,閱讀有助於維持高齡者心理健康、減緩認知功能退化,為提供「社會參與」之基礎。

台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助理教授蔡麗婷表示,針對高齡者個別視覺狀況、身體和認知功能、需求,調整閱讀時環境亮度和品質、色溫、閱讀材料呈現方式和文字內容、必要時使用輔具器具協助,可讓原本已經放棄閱讀的長者重新閱讀,仍有閱讀習慣的長者,更舒適地閱讀。

蔡麗婷歸納提供十個小撇步,讓長者可以舒適閱讀。不過,對於有特殊視覺問題長者,例如「低視能」患者,建議仍要尋求眼科醫師、驗光師與職能治療師的協助。

一、定期眼科健康檢查,建議每年至少一次。有眼科疾病高齡者,須配合眼科醫師建議定期回診。切莫讓疾病無形中偷走長者的視覺。

二、配適合閱讀的老花眼鏡。長時間閱讀時,建議使用單焦點鏡片。

三、使用顏色鮮明盒子或固定地點放置眼鏡及其他視覺輔具,如放大鏡。

四、選用可多段式調整亮度和多種色溫功能的檯燈。

五、閱讀材料上的亮度盡量均勻,避免於有眩光干擾之環境下閱讀。

六、對光線敏感的長者,必要時同時使用濾光眼鏡或濾光鏡片。

七、有肩頸痠痛和頸椎問題之長者,注意閱讀姿勢,必要時可使用閱讀架。

八、視力不佳長者,經專業人員評估,使用視覺輔具或其他代償方式閱讀。

九、低視能長者閱讀時,過程中要適度休息。

十、社會應提供更多元閱讀素材,讓不同能力和需求的長者,有閱讀的機會。

專家指出,「閱讀」是高齡者重要的休閒活動,因為閱讀可以獨自進行,不需要同伴,透過閱讀可獲得「知識」與「新資訊」,以另一種模式,與外界互動。圖/pexels

蔡麗婷說,透過職能治療師設計適合的閱讀環境,以及選用適當的輔具協助,長者也可以快快樂樂地享受閱讀的樂趣,如果長者有任何需要調整閱讀環境及輔具的協助,可以找職能治療師來幫忙設計規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