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出口大國印度對於米價將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圖為印度婦女在稻田種植幼苗。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需求增強之際,亞洲部分地區的稻米生產受到肥料成本上漲的威脅,可能危及糧食安全及各國遏制通膨的努力。
泰國開泰銀行(Kasikornbank)的研究部門表示,由於化學肥料價格上漲,全球第2大稻米出口國泰國的產量可能會下滑,而對進口大國菲律賓而言,稻米減產可能會增加海外採購的需求。中國大陸擔心害蟲對稻米生產的影響,而印度的產量取決於雨季的降雨是否正常。
亞洲種植也食用世界上大部分的稻米,因此稻米的供應對該地區的政治及經濟穩定至關重要。相較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小麥、玉米價格飆升,稻米價格一直低迷,但不能保證會繼續如此。回顧2008年,由於供應恐慌,價格飆升至每噸1000美元(約新台幣2.9萬元)以上,是現在價位的2倍多。
稻米價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印度,因為該國出口的稻米約占全球40%。研究機構The Rice Trader副總裁蘇布拉馬尼安(V.Subramanian)說:「全球供應面臨風險,但目前印度仍大量供應,正在抑制價格。」
印度已以糧食安全受威脅為由限制小麥出口,外界擔心接下來會限制稻米出口。印度稻米的供應前景取決於本季的雨季降雨與收成,至目前為止,雨季降雨還算正常。
開泰銀行的研究機構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創紀錄的肥料價格上漲可能成為轉捩點,在需求上升之際,減少施肥將降低產量。受肥料上漲影響,菲律賓預期今年稻米收成將會減少。全球最大的水稻種植國大陸也發出警告說,今年作物病蟲害發生率較高,一些省分報告受影響面積增近10%。 另一稻米生產大國越南也說,儘管上半年出口增加,但高昂運費、生產成本是挑戰。
蘇布拉馬尼安指出,從目前情況來看,稻米出口大國印度對於米價將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