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永續飲食 宜花東原鄉市集

陳玲芳 |2022.07.10
1165觀看次
字級
農糧署東區分署徐輝妃分署長,特別蒞臨市集現場,勉勵北上的原民農友。圖/綠媒體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在疫情蔓延的時代,人們更加重視「食」的安全;尤其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愈來愈多人意識到,有機友善農業以及「地產地銷」,是降低碳排放、改善地球環境的可能解方。 「宜花東原鄉市集」邀請民眾前來認識部落友善耕作農友與綠色職人,採購安心食材及環保循環商品,一起從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飲食」與「食農教育」。

由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總署及東區分署輔導花蓮市農會辦理之「宜花東原鄉市集」,今年暑假帶領20組宜花東原住民有機友善農友北上,攜著近百樣部落特色農產,進軍新北新都心「新店小碧潭」IKEA宜家家居。並偕同「水花園有機農學市集」農友,共同以「旭出.山與海的原鄉饗宴」為題,期盼在大疫之年種出的永續成果,能像海平面上的旭日初昇,帶給都市的消費者身心滋潤。

與會貴賓與原住民農友,記者會後大合照。圖/綠媒體提供

農糧署東區分署分署長徐輝妃,特地從東部北上,勉勵原住民農友們。她表示,宜花東有機耕作面積占全台四成,是相當難得的豐盛土地能量,許多相關研究直指,「泛有機」農法能有效恢復環境和土壤健康、提高農作物韌性,讓農業生產得以永續經營;以身體健康層面來看,有機作物的農藥、抗生素等有害物質含量確實較慣行作物低,有益成分如具抗氧化物質、維生素等,則相對較高。

而「食在地」、「從產地到餐桌」等概念更是風起雲湧,尤其2022年4月《食農教育法》正式三讀通過,支持國產農產品、響應食農教育的觀念,從民間團體的推動,進展到公部門運行,甚至擴及全國教育機關的實踐。

除了學校教育,一般民眾如何將「食農教育」更融入生活?徐輝妃說,市集走踏,即是親近食農議題的第一步。本次「宜花東原鄉市集」為《食農教育法》通過後,首次舉辦的原住民主題有機市集,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走入IKEA新店店市集現場,認識當季作物;也可以和現場原住民攤友聊天,向他們學習對於食物資源的珍惜與善用。

現場來自花東的農友,熱情向民眾介紹自家有機米。圖/綠媒體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