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子,母親是徐皇后,外祖父是大將徐達。他當了九年的燕國世子,二十年的皇太子。雖然當皇帝只有十個月,但他在明朝歷史上卻享有極高的評價,諡號「仁」,顯示他推動仁政愛護百姓。因明成祖五次北伐蒙古,多賴太子監國,朱高熾也因此推動許多與民休息的政策。
朱高熾是在永樂二年時才被立為太子,原本朱棣並不喜歡這個兒子,他的個性雖然仁慈,身體狀況卻很差,並且有肥胖症的困擾,常需要兩名內侍攙扶。朱棣的次子朱高煦與三子朱高燧,都比朱高熾的條件佳,且能力更強,但朱高煦的燕世子地位是明太祖朱元璋認證過的,因此朱棣也不敢輕易廢除。
立太子之事膠著一段時間後,朱棣問大臣、也是大才子解縉的意見,解縉只回答三個字:「好聖孫。」原來朱高熾有個兒子朱瞻基,身強體壯,文采卓越,見識不凡,朱棣非常喜愛這個孫子。想讓孫子當皇帝,就得立兒子朱高熾當皇太子。朱高熾的弟弟朱高燧卻不服,永樂十年,利用朱棣北伐蒙古的機會陷害太子官員,失敗後朱高燧的幕僚建議造反,遭到鎮壓;然朱高熾卻為朱高燧求情,經過這事件,朱高熾皇太子的地位才算穩固。
雖然只當十個月的皇帝,朱高熾最令人稱道的一項政績,就是赦免前朝罪人,包括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鐵鉉與盛庸等文武大臣。
這道赦免令立刻引起朱棣朝的舊臣譁然,因為這些建文朝的舊臣都是得罪明成祖的十惡不赦之徒,人都死了,怎麼可以赦免他們的罪?但朱高熾認為,這些臣子都是忠貞愛國之士,雖然受到處罰,仍要赦免他們的罪,因為他們其實都是好人。
皇帝說建文朝的人是好人,那朱棣朝的人殺了這些好人,又會變成什麼樣子?朱高熾下令赦免前朝文臣武將,但卻沒說要為這些官員平反。
赦罪,是犯了罪獲得寬恕,而平反則是無罪卻被冤枉有罪,最後因平反而讓正義獲得伸張。
朱高熾創造了一種模糊,他是赦罪而非平反,因此沒有挑戰父親朱棣的問題,但實際上卻幫助了建文舊臣與他們的家屬免受折磨與不人道待遇,諡號為「仁」,當之無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