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艾美.布魯納
所謂的「放手」就是改變想法,去相信神祕宇宙的智慧,因為它知道怎樣的安排對我最好。
過去我遭逢傷痛時,常有人建議我要「學會放手」,但當時我不知道這是多麼重要的功課,又能帶來多大的轉變。多年來,我都活在幻覺之中,以為自己能控制生命中的一切。我總是不屈不撓地想逼自己前進,按照預定的時程完成各個人生目標。
在我父母的傳統教養下,我相信,想成功就得用盡一切努力,我也身體力行。當初我在擴展診所規模時,身邊沒什麼人支持,偏偏我又無法相信內心的直覺,所以在人際關係或工作方面的諸多決定,都會想尋求親友的認可,證明自己沒有做錯。
因此,我的壓力大到破表,常感到挫折、困惑又疲憊。
後來我才知道,所謂的「放手」就是改變想法,去相信神祕宇宙的智慧,因為它知道怎樣的安排對我最好。我想掌控一切,卻沒能獲得轉機,反而一直困在原地,凡事拖拖拉拉,毫無成果可言。不久後,我決定不要再讓女兒和我一起過那樣的生活。因此,我開始學著放手,把掌管權交還給宇宙,試著體會隨遇而安的感覺。該是我的就跑不掉。我不再企圖控制別人的行為,心情也放鬆許多。
過去我總是埋頭苦幹,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抬頭環望四周以後,才了解到該如何開發事業、拓展規模,也看見先前都沒注意到的機會。
許多人會陷入「關係成癮」的困境,不但想控制自己的境遇,也會想操控周遭親友的行為。針對這個概念,我的定義是這樣的:這些人過度依附他人,寧願犧牲自己的福祉,也要先滿足他人的需求。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一談到「控制」,許多人會想到虐待、暴力行為,譬如不許另一半有自己的穿衣風格或是交友圈。但我自己走過療癒之路後才發現,許多關係成癮的行為會出現,是因為我們想避免衝突與不確定性。
關係成癮的行為包括:
‧為他人的行為負責。
‧在工作或家務上力求完美,以博取認同。
‧自認有義務替他人做事,而沒考慮到自己的需求。
‧讓他人占用你的時間、利用你的善意。
‧把別人的需求看得比自身的福祉還重要。
‧袒護他人,讓對方不必承受其錯誤的決策與後果。
‧試圖改變他人並替對方解決問題。
‧為了避免衝突或其它難以處理的情況而操弄他人。
‧忽略自己的需求,花時間去照顧不願自我關懷的人。
選擇放手,不再強行掌控一切,就能騰出心力,開始戒除關係成癮的行為。你會展開覺察力,以探究個人決策的成因,並聆聽、尊重自己的需求,而不再依據他人的想法來做決定。尊重自己,也就等於向世界喊話,讓旁人知道你的需求以及應得的待遇。世上有些神祕的力量比人類心智更強大,放下控制欲,放下對於未來的懷疑、擔憂與害怕,迎接新的機會與關係,心靈就會更加平靜。
你降生到世上,當然值得擁有復原的機會。自我懷疑與羞恥感會綁住你,讓你無法發揮獨特的才賦,但請不要以為自己毫無價值。每天都要關懷、照顧自己,除了求生存,人生還有許多意義。
療癒小撇步
想想在生活中,讓你控制欲最強的三件事,先明確地寫出來,然後再寫下三句自我肯定的話,來說明你要如何對這些事放手。你一定可以成功的!
(本文摘自時報文化出版《內心對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