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趣談--詩有三偷

揆公 |2005.12.01
897觀看次
字級

唐僧皎然云:「詩有三偷:偷語,最鈍賊;偷意,事雖可罔,情不可原;偷勢,才巧意精,略無痕跡,蓋詩人偷狐白裘手。」《唐音癸籤》並引王弇州語云:「剽竊模擬,詩之大病,亦有神與境觸,師心獨造,偶合古語者,如『客從遠方來』、『白楊多悲風』、『春水船如天上坐』,不妨俱美,定非竊也。其次裒覽既富,機鋒亦圓,古語口吻間,若不自覺,間亦有之,未致足厭。乃至割綴古語,痕跡宛然,斯醜方極,皆不免為盜跖、優孟所訾。」

葛常之就曾列舉陳無己(後山)襲杜詩十餘處,而不以為病,謂係:「用語稍同,乃是讀少陵詩精熟,不覺在其筆下,又何足以病公乎?」
 宋吳幵《優古堂詩話》亦數論抄襲,認為「沿襲不失為佳」。宋葉夢得云:「讀古人詩多,意所喜處,誦憶之久,往往不覺誤用為己語。」只要非惡性抄襲如張懷慶者。

《苕溪漁隱叢話》引《冷齋夜話》云:「……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我於大陸淪陷後,遊長沙天山閣,有詩句云:「煙雲澒洞草連空,千頃湘波一笛風。」當時絕未知前人有「落日樓臺一笛風」之句,應為巧合。

關於抄襲問題,古人所論已極多,《能改齋漫錄》〈沿襲〉一類,即舉一百四十八處。《詩人玉屑》亦列十二、三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