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院長陳威明(左)、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中)、陽明教大校長林奇宏一起為台北榮總情緒精準醫療中心開幕剪綵。圖/台北榮總提供
【本報台北訊】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憂鬱症將是影響全人類造成失能最嚴重的疾病,台北榮總成立「情緒精準醫療中心」,盼個人化精準診斷,找出對抗頑固型憂鬱症的解方,創新治療憂鬱疾病。
北榮「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今天(23日)上午揭牌啟用,有鑒頑固型憂鬱症難治程度與治療方式的日益增加,由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籌畫成立,運用最新人工智能科技、雲端技術、腦神經刺激治療及新型抗鬱藥物,提供憂鬱相關疾病個人化精準診斷及整合創新有效治療。
李正達說,WHO估算2030年憂鬱症將躍升成導致人類失能第1名的疾病,主要與三大原因有關,分別為精神醫療就醫比例低、藥物出現效果慢及藥物頑固憂鬱比例高,其中頑固型憂鬱症常伴隨著內外科共病、自殺率、退化失智風險增加,造成生活品質降低,對個人、家庭及社會造成極大負擔。
北榮曾收治過一名25歲年輕女性,憂鬱已1年多,憂鬱發作下伴隨嚴重遲緩及自殺意念,工作能力顯著下降,由於有反覆抗鬱劑治療效果不佳的病史,經運用人工智能預測後,發現對於特定腦神經刺激的抗鬱治療效果可能不錯,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3周後,憂鬱症狀明顯改善,也順利回歸職場。
研究過程中發現,並非所有的個案都對rTMS有反應,臨床資料顯示僅約4成多的憂鬱患者有療效。因此運用AI智慧醫療及先進腦造影技術,利用大數據來精準預測患者的頑固程度,以及精準選擇以人為本的個人化腦神經刺激參數,目的是在臨床及研究上提供突破性的正確診斷與分級治療,增加rTMS/piTBS治療成功率。
TMS治療(左)與esketamine鼻噴劑使用示意圖。圖/台北榮總提供
在團隊研發、引進其他對抗頑固型憂鬱症的解方裡,低劑量ketamine及esketamine是另一種新型快速的治療方式。台北榮總是全亞洲及全台灣最早在臨床研究進入此領域的開創者,擁有豐富的使用與治療經驗,也證實ketamine在頑固憂鬱症上有其獨特的治療角色。這樣全新分子機轉的治療藥物,在2022年初台灣食品與藥物管理局(TFDA)也剛通過第一個同樣分子機轉的藥物esketamine,可用來快速治療嚴重伴有自殺風險的憂鬱症個案。
在rTMS及esketamine的憂鬱治療上,台北榮總依據過去經驗亦引領專家,共同訂立相關治療共識。
李正達說,成立情緒精準醫療中心,朝向個人化治療,重臨床或研究也是世界趨勢,目標患者包含「頑固型憂鬱症、腫瘤心理、慢性嚴重疼痛,甚至長新冠憂鬱症狀患者」,結合AI人工智能輔助預測、腦神經刺激、新型治療,減少污名化及家庭負擔,促使主動且持續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