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價值高 棲息墾丁海域5個家族 其中2家族集體離家 疑受人類打擾 近日重回老家
【本報屏東訊】被譽為「水晶宮超級名模」的豆丁海馬,四年前首度在墾丁海域被發現,引起一陣觀光潛水熱。但近兩年來,陸續有兩個豆丁海馬家族、十四隻海馬集體「離家出走」,潛水專家及保育人士遍尋不著,日前有潛水教練發現,這兩個海馬家族已回家,都覺驚喜。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的鄭明修,對一向戀家的豆丁海馬離家出走,認為可能受到人為干擾,不然就是因海馬與地極具保護色,潛水者沒有細找,誤以為失蹤。但他也慶幸,「回來就好」。
四年前,豆丁海馬陸續被潛水人士發現,從墾丁的南灣、後壁湖、白砂、萬里桐等海域水深約三十公尺上下,發現多處海馬棲地,約有四、五個家族,數量至少有五十隻以上。當時潛水業者協議,只能帶潛水客到獨立礁及小咾咕石看豆丁海馬,其他的海馬棲地則共同保密,以免豆丁海馬被盜。這兩處豆丁海馬在前年及今年二度先後「集體失蹤」。潛水業者議論紛紛,各種猜測都有,包括被偷、氣候變化、世代結束、干擾等,但無定論。
多年前,印尼美娜多藍碧海峽發現豆丁海馬時,吸引世界各國不少潛水者前往排隊看豆丁海馬,一年為當地帶來近三億台幣的商機,當墾丁發現豆丁海馬後,本地業者無不視為「金雞母」。
屏東海生館動物馴養組助理魏杰說,如果要偷豆丁海馬,那應該把牠依附共生的柳珊瑚也一起偷走,南灣獨立礁及後壁湖的柳珊瑚尚留在海裡,不像被偷,受干擾的可能性較高。
豆丁海馬小檔案
豆丁海馬有「水晶宮的超級名模」之稱,中文名叫巴氏海馬。目前全世界已經知道的海馬約三十五種,豆丁海馬體型最小,約二公分,通體粉紅,模樣討喜。豆丁海馬性喜棲息在粉紅色的網柳珊瑚上,形體完全融入珊瑚,極難被發現。
從印尼海域以北到日本的琉球,都可見牠的芳蹤,台灣的墾丁海域,則在四年前首度發現,目前除墾丁外,蘭嶼海域也曾零星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