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沐雨
從知道自己罹患癌症之後,甚至醫生判定我時日不多時,我的心情都很平靜,接受這樣的事實。我慶幸母親不在了,不然以我現在的身體狀況,不但沒辦法照顧她,還要讓她老人家為我傷心難過。
更慶幸兩個兒子都長大能獨立了,有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我也把所有保險的身故受益人都登記給他們。至於老公,我走後,他可領我月退俸的一半,存摺裡的錢,有剩下的話也歸老公處理,房子也是他的名字,還有他自己的月退,他的生活應該也不需要我擔心了。
當初買房時,老公曾要登記我的名字,我不要。房貸是老公繳的,而我認為所謂的保障,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才踏實。我有份穩定的工作,退休後也會有月退,又買了足夠的保險,如果婚姻幸福,也就這樣終老,要是不幸福,我就帶著月退和保險,帶著屬於我自己的東西離開,再找個地方養老。
以前母親還在時,託我處理財務問題,雖只有幾十萬元,但也是她老人家省吃儉用留下來的,她交代這些錢,在她走後的處理方式,交代完,好像就很安心地過完餘生,這讓我想到自己也該預作準備,因此陸續處理好所有的財務分配。
在病房裡,兒子問我還有沒有什麼要做的事,我說沒有,都處理好了,所以才能如此平靜。也告訴他們,將來如果有需要,就用月退、保險及留下的存款,找個人照顧爸爸,他們則繼續自己的人生。
其實人會牽掛,不外乎是事情沒處理好,我該做的都做好了,即使真的走了,也只希望留給他們懷念,而不是為了一點錢就骨肉相殘,變成社會版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