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大考中心董事會通過調漲大學指考報名費,引起社會非議後,放任多年的教育部終於派人查帳,竟發現各種光怪陸離的人事經費名目、主事者超高薪資等不合理現象,因而調漲喊卡。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使用者付費天經地義,但在台灣變了樣,升學考試是學校與學生雙方面的事,大考中心漲價的理由是,不漲五年內就要關門,但大學委託大考中心辦事,難道不用分攤運作經費嗎?分明是柿子挑軟的吃。
其次,姑不論非營利性質的大考中心累積盈餘近兩億元,光憑大考中心不調漲今年將虧近兩千萬元的說辭,已大於報名費調整後增加的收入(約一千六百萬元)來看,今年的經費支出比去年多近兩千萬元,大考中心用的是什麼硬體、軟體,費用竟漲了這麼多?主管機關得再仔細查明,以釋民疑。
此外,大考中心的主要工作學測及指考等皆屬階段性工作,組織上有考試、命題、研發三委員會及四個處,除了外聘顧問、學者專家外,專職人員多達七十餘名,人事費用比率從九十二年的不到百分之十六,增加到去年的超過百分之二十一;而且,從上到下除本職月薪外,還支領所謂學測、指考工作費,每年多達四百多萬元。
在近幾年百業蕭條、民生困頓下,大考中心人事、薪資如此浮濫,教育部焉能視而不見,只是漲價喊卡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