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歸靜
上次我說「在咱家,今年換了新碗,就是生日禮物,日子過得從容且安逸,天天即生日」這番心得,惹得樓下的王小喜,一番牢騷,煞是不開心,居然反問我:「你最好是天天都在過生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豈不兩千多歲了?」堵得我滿腦子像胃脹氣,氣吐不出,梗得十分不舒服。
王小喜,是一隻四季穿不同衣服,打各款領結的美國短毛貓,她家牆壁有訂做的天空步道,以及豪華絨毛編織的六層跳貓台,為她獨享專用;第一次我跳上第五層時,還因為平台的絨毛與我的長腳毛交錯一起,差點絆得我重心不穩,眼見就要摔下去……後來我更偏愛家裡的大窗台,穩固又消暑。
今年端午節,王小喜吃到了上百元的米其林貓粽,包的是櫻桃鴨胸、鴨肝,另一種口味的則有櫻花蝦與黑鮪魚,她說黑鮪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顧血管又顧腦──難怪我腦子只有胃脹氣,是因為缺乏DHA嗎?
帶著胃脹氣回到家,我才驚覺原本說不出的話:「天天即生日,是說好好過日子,也能把日子過得就像生日一般,不是說我天天都在過生日,這其中意思天壤之別啊!」
我跳上書架,狠狠地抓破幾本書,甚惱自己當下的反應,慢且愚;還是氣不過,直接飛踢一本書掉在地板,封面斗大字對著我──「老莊中的名言智慧」,忽然想起了莊子與惠施的「魚樂之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到底誰知誰的樂?誰樂誰又不樂?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人就論證不出個定數來。好在我反應慢且愚,否則我跟王小喜得玩起一場文字遊戲,還是一場沒有答案也無關對錯的文字遊戲,稍一不慎,還可能會破壞彼此的情誼。反應慢,沒承想給與大家一番安樂,也穩定我們一段友誼──這是不是就是大智若愚的生活實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