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令恪十思

文/嚴陽 |2022.05.31
881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這裡的「恪」,指的是諸葛恪,他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權臣,大將軍諸葛瑾的長子、諸葛亮的侄子。

司馬光《資治通鑒‧魏紀七》記載:吳王孫權祭祀南郊回來後,得了重病,鑒於太子孫亮年幼無知,於是商議找一個可以託付國事的人,侍中孫峻向他推薦了大將軍諸葛恪,認為他可以承擔大事。吳王卻認為諸葛恪的性格剛愎自用而有些遲疑,孫峻說,當今朝廷大臣之才,沒有能比得上諸葛恪的,於是孫權就召諸葛恪到武昌來。

諸葛恪臨行前,上大將軍呂岱告誡他:「現在正是多難之時,望你每件事必先想十次再做。」諸葛恪說:「從前季文子(春秋時期魯國正卿季孫行父)三思而後行,孔子說:『只要想兩次就可以了』。而您卻讓我想十次,分明是認為我才能低劣!」

吳國大臣虞喜對諸葛恪的人品有很深刻的認識,他認為管理天下大事,是很重的擔子,以大臣的身分行使君主的權威,是最難的事,能同時承擔這兩件事而日理萬機,能勝任者是很少的。而呂侯是國家的元老,經過深思遠慮,才以「十思」告誡他,卻被諸葛恪解讀為批評他低能,這是諸葛恪不具備機敏靈慧之處。

對諸葛恪來說,他記得的是季文子的「三思而後行」,以及孔子的「再思可矣」,但卻忘了告誡他「世方多難,子每事必十思」的上大將軍呂岱,已是經歷過太多的人與事,對於顧命大臣責任的重大,與所處位置的凶險,是有非同尋常的認識,會這麼提議,自有他的道理。

諸葛恪因拒絕並抵制呂岱的善意提醒,最終的下場,竟落得身首異處,誅滅三族。

假使他在聽到呂岱的建言時,能夠進一步謙虛的請教原因,並在日後執掌吳國軍政大權之後,始終保持應有的謹慎態度,對諸多的人與事都能「十思而後行」,那麼,他的人生將會是另一種結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