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決定繼續凍漲油電價格,國民黨立委批評是故意留下爛攤子給馬政府,院長張俊雄說,政府做事要考慮公平正義,無法接受爛攤子之批;經濟部長陳瑞隆表示,可以理解行政院作法,但油電成本不斷上升,適當調整有必要。
陳瑞隆事前蒙在鼓裡,不知凍漲決策,似乎顯示行政院的決策是政治考量居多,而非經濟專業的思考,交由新政府去面對民怨,難怪挨批。
但從專業角度來看,油電價格解凍似為眾人所接受。央行總裁彭淮南也贊成反映成本,但強調是一次到位或逐步調整,可以討論;寶華研究院則認為,如果不是一次調足,會產生另一輪的通膨預期。
從亞洲鄰國日、韓、星來看,他們與台灣同採浮動油價機制,但幾乎沒有政策干預,因此油價雖遠比台灣高,但政府控管物價,卻沒有引發爭議民怨。
但不同的是,中油是國營事業,有兼顧民生的責任,也有一定比例的法定盈餘需上繳,去年中油頻頻喊「虧損」,結果員工年終獎金卻相當優渥,羨煞許多上班族;而民營的台塑石化,年終獎金更令許多人「氣憤」,認為是用油的百姓「造福」了他們。
作為國營事業,中油究竟有無虧損、虧損多少,不應黑箱作業。至於台塑,業者表示,目前每個月需補貼十億元虧損,但因中油沒有漲,怕客源流失,加油站加盟業者一直不希望調漲,不過,台塑已評估不排除率先調漲。
市場人士表示,一旦台塑漲價,消費者若都改到中油去,在賣愈多、賠愈多下,最大的受害者還是中油。
從年終獎金優渥到「賣愈多賠愈多」,究竟真相如何,非外人所能了解,所以行政院是否政治考量,要把燙手山芋丟給馬英九,也非外人所能判斷。不過,身為百姓要 呼籲政府(無論新舊政府),請快結束選舉恩怨、政黨對立,為國計民生攜手合作,否則燙到的是百姓。
看守政府在「看守時期」的表現,是給選民的最後印象,是要「留點給別人探聽的」,若能「臨去秋波」解民倒懸之苦,民眾會感恩、銘記在心,焉知沒有下次的政黨輪替?
王仁治(基隆市/交通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