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在立法院答詢時,首度透露外資匯入台灣,且持續放在新台幣帳戶內的資金,高達兩千億元,並明白指出,這些資金的用途只是炒作新台幣匯率。
就在彭淮南說「我不喜歡熱錢,如果能拒絕熱錢進來該有多好
;但沒有辦法,因為我們的資本帳已經開放了」時,台股噴出,外資買超五百九十七億元,為史上最大量,匯市更是狂升三點二一角,成交量創新高;面對洶湧而至的國際熱錢,彭淮南難得坦承,央行干預匯市的困難度加大,壓力也倍增,甚至說,「開放應該是雙向,不能單向開放,因為台灣已有超額儲蓄,股市大漲、房地產也漲,將把台灣搞得天翻地覆」。
央行去年配合民進黨政府「每周一利多」,刻意壓低雙率,以吸引外資買台股,希望藉資金行情一舉衝過萬點大關,營造經濟欣欣向榮、執政黨政績卓著印象,當時就有識之土對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及使貧富差距更惡化,表達憂慮。
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民間投資停滯,問題不在於資金不足,而是在民眾不願也不敢投資。有錢大戶把閒錢移往外國,賺取高報酬還能避稅;中產階級則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充滿危機意識而不敢投資;中低收入民眾更是和通膨對抗,只能勉強溫飽。
從彭淮南的話不難得知,央行其實早就知道外資匯入熱錢,目的在炒作匯率,奇怪的是,當民進黨政府為拚選舉動起來時,央行不但沒有預見國際熱錢氾濫的危機,採取適當的防範措施,反而還配合演出,現在選舉落幕了,央行才大夢初醒般,意識到熱錢可能為台灣帶來災難,筆者對央行的專業判斷能力,實在無法理解。
筆者期望央行未來能誠實面對民眾,並堅守中立,千萬不能以國家的外匯存底,當成政黨操作選舉的工具,更不能搖擺不定,當初想盡辦法吸引外資來台,大吃升值豆腐的是央行,如今把股市與房市可能泡沫化的責任,推給外資的也是央行,這種「覺今是而昨非」的兩面手法,泡沫戳破後受傷最重的還是普羅大眾及台灣經濟,實在必須譴責。
立源(高雄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