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中人生】 經典歌舞劇再現銀幕

文/重南 |2022.05.21
1366觀看次
字級

文/重南

在電視看到豪華歌舞劇改編的電影《紐約高地》時,恰好影院也正新映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重拍的《西城故事》,兩者都是經典歌舞片,又都是以拉丁裔移民在紐約曼哈頓生活的故事為背景,但若是要看大場面,自然是到電影院看大銀幕,享受畫面及音響較佳的《西城故事》。

改編自一九五七年百老匯音樂劇的《西城故事》,曾在一九六一年搬上大銀幕。由勞勃懷斯導演,即奪得該年十項奧斯卡金像獎,可見其聲勢之浩大;筆者國小五、六年級時,觀賞過該片,雖然年紀小,卻仍留有深刻印象。

史蒂芬史匹柏的新片,似乎在劇情及歌曲上,無甚改變,隨著種族正確的趨勢,女主角已由拉丁裔的瑞秋曾格勒主演,她嘹亮的歌聲,為本片主要靈魂所在,加上電影特效技術的進步,讓本片更充滿華麗色彩。

《西城故事》本身情節發生在前後只有三天的時間,但幾乎三分之二的對白和動作,都在歌唱、跳舞中進行,讓觀眾目不暇給在影院中度過兩個半小時的視聽覺享受,值回票價了。

若說此片只有豪華歌舞,沒什麼劇情意義,卻也不然。主體上雖然是講街頭混混的幫派對立,引發兩位不同種族年輕人愛情的困境和犧牲,這是源自百老匯歌劇原本就取材於莎翁《羅密歐與朱葉莉》的意涵,只是故事從古代搬到一九五○年代的紐約曼哈頓的西城。

家族或種族的對立或歧視,自古至今還存在著,即連號稱民主自由的美國依然,台灣現在何嘗也不是這樣呢?省籍、黨派的紛爭和對立,撕裂了台灣的團結和發展。正如《西城故事》中,族群的對抗和偏見,毀掉一雙年輕人的愛情般。

本片也呈現外國移民湧入美國,群聚成都會低貧社區角落;他們當時也是美國的廉價移工,卻仍然受到歧視和不公的待遇,導致年輕人憤怒不平而與本地人時起衝突。台灣現在也仰賴外籍移工或新住民甚大,在少子化趨勢之下,如何面對移民問題,是本片可供省思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