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卜安慧
文/卜安慧
照片裡一樹紫藍花穗,燕子拍的。我說:「學校也有藍花楹。」燕子極詫異:「在哪?」沿著三好路有數十棵。「怎麼沒見過開花?」有呀!現正開著呢!
這些藍花楹可是有來歷的。
二十年前,被甘蔗園與鳳梨田所包圍的校區,雖有樹卻大部分是不開花的,如桉樹;或雖開花卻不吸睛的,如掌葉蘋婆。數棵鳳凰木、阿勃勒開起花來雖可觀,卻是夏日限定,且偌大的校園僅靠紅的鳳凰木及黃的阿勃勒,也不夠熱鬧。游居士遶校園一圈後說:「澳洲有藍花楹,高大堪比鳳凰木,美豔不輸阿勃勒。有它就太理想了。」
不數月,數百棵十公分高的藍花楹,從澳洲漂洋過海而來,正式落腳校園。苗株太小,還得特闢專區照顧,欲待二期校地開發後再規畫種植,期待每年春夏之際得有一片紫藍色花海。
但不知何因素,最終存活的樹苗不過百棵;定植後又陸續陣亡,最終僅餘數十棵。或許種植地點不對,活下來的藍花楹沒一棵能高大如鳳凰木,歪曲的樹幹、偏黃的羽葉,讓人瞧著都辛苦。然而雖長得不如預期,卻不忘三四月間的花汛,只是花量少,不顯眼,有時得看到地上藍影,才恍然花開了。
世間事大凡如此,能成蔭者往往不是早先所預期的。或許藍花楹來早了,如果晚兩年來,就可以直接定植在開發後的大草坪邊沿,像如今該處的小葉欖仁,數年間即長得高壯葳蕤。
弱弱的藍花楹年年如期開花,而且以今年花量較去年多數倍有餘來看,理該一年盛過一年。聽聞游居士去年已捨報,哲人雖已遠,只要紫藍花一開,應會有人記起曾經的贈樹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