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文殊變相之供養菩薩〉:紙本設色、棉紙、水墨,103.5×104.5cm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何山
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一顆光華璀璨的明珠;絲路的繁華和壯麗,促進了東、西方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互相吸取、融和,交流和發展。所以,這條絲綢之路不僅是世界史上,歷時最久遠的和平友誼之路,也是一條傳播佛教文化和藝術之路。
它串連起絲路上的顆顆明殊,讓中古世紀的世界文明顯得燦爛輝煌,它同時又是一條彰顯人類文明,共創繁榮、普惠共贏之路;是一條中華民族傳統的人文精神──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珍惜生命、好生樂生的共生之路。
敦煌佛教壁畫是敦煌各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藝術傑作,它不僅記錄了中國西部的民族、民俗、民風、民情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它也有助於我們了解敦煌藝術所展現的時代精神和風貌,以及佛教藝術的風格特徵。
上圖〈文殊變相之供養菩薩〉的原作位於敦煌莫高窟第三十六窟。圖中供養菩薩梳高髮髻,戴花冠,飾寶繒;手持蓮花或托花盤,以示恭敬。此鋪壁畫構圖嚴謹,眾扈從主次分明。人物雖多,但以頭光的繁簡相區分,白色無紋樣頭光如同留白,畫面疏密有致,繁而不亂。
(節錄自何山自序〈遇見‧敦煌〉)
◆ 展期:五月一日~七月十七日
◆ 時間:上午九時~下午六時
◆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一展廳
◆ 佛館官網:www.fgsbmc.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