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程憲
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游的,自然界中普遍共有的最強大情感,就是母愛。母愛力量驚人,在強敵面前,在不安全的環境中,為母則強的動物媽媽,變得如此強大,哪怕是犧牲自己,牠們也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孩子不受傷害。
章魚媽媽獻出生命
在茫茫的海洋中,章魚媽媽當仁不讓的成為為養育兒女付出最大犧牲的母親。章魚一生僅有一次交配機會,母章魚更在守護寶寶出生後便衰弱而亡了。
當完成交配後,章魚媽媽會在數天內產下大約2~10萬枚卵。這些卵像串串葡萄般,懸掛在岩洞巢穴頂部,章魚媽媽則躲在巢穴中,寸步不離地守護著尚未孵化的寶寶。章魚媽媽會輕輕撥動海水,讓卵可以接觸流動的新鮮海水,順便驅除卵上的寄生蟲。
這些章魚卵的孵化過程,可能長達2~8個月,在此期間,章魚媽媽完全沒時間、沒機會進食。因此毫不意外的,當章魚寶寶終於全部孵化,章魚媽媽用力晃動海水,把孩子推向海洋後,便因氣力用盡而死亡。
松鼠媽媽大戰惡狗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隻小松鼠不幸被一隻黑狗抓住,差點成了黑狗的「盤中餐」。危急關頭,小松鼠的媽媽勇敢地從附近一棵樹上跳下,直接落在黑狗的頭上,出其不意地對黑狗發起了猛攻。黑狗瞬間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搞懵了。
松鼠媽媽用牠的尖牙利爪與「強大」的敵人「肉搏」,黑狗疼痛不已,注意力從小松鼠轉移到應付松鼠媽媽身上,松鼠寶寶趁機逃脫。隨後松鼠媽媽帶著小松鼠迅速回到樹上的安全地帶。戰敗的黑狗落魄地站在樹下徒呼負負。
企鵝媽忍渴忍餓不怠職
除了南極帝王企鵝全程由爸爸孵蛋,絕大多數企鵝是由爸媽輪流孵育。而企鵝媽媽是動物學家眼中「母愛第一名」的動物,即便在攝氏零下24度的嚴寒中,企鵝父母會輪流孵育蛋寶寶,另一隻去尋找食物。
但由於全球暖化,企鵝尋找食物愈來愈困難,導致企鵝爸媽渴死或餓死的機率大增。孵蛋期間的企鵝媽媽,為了孩子常不吃不喝(時間從10天到80天不等),因此非洲常有企鵝媽媽因孵卵而渴死;南極也常有企鵝媽媽餓死的事發生。
懷孕犀牛以一敵3獅
南非埃托沙國家公園一隻懷孕的犀牛,在飲水時不慎困入水坑中掙扎不已,這時不幸又被3隻飢餓的獅子發現,隨即將犀牛圍住,打算等犀牛媽媽上岸喘息時,圍攻並撲殺這隻囊中動物。
沒想到母犀牛憑著其超強的毅力爬上岸後,立刻不斷還擊,最終成功趕走獵食者,保住自己和未出生孩子的性命!
蜈蚣媽媽最愛乾淨
歐洲蜈蚣是少數幾種作為非社會性昆蟲,卻顯示出對自己後代精心照料的物種。
在交配後,蜈蚣媽媽會產下大約50~90枚白色的卵。過程中,蜈蚣媽媽會凶猛的擊退捕食者,強悍保護自己的卵。
為了防止卵發生霉變,蜈蚣媽媽會不斷以口器舔舐清潔這些卵——這和人類設法確保孩子周身清潔,是一樣的道理。甚至在幼蟲孵化之後,母親還會照顧牠們一段時間,才讓寶寶各自離去。
貓熊媽媽育兒不易
貓熊繁殖不易,除了受孕機率低,妊娠期更長達8個月左右,孩子出生後,還要花上至少一年半時間照顧。
生物學者發現,貓熊的新生兒出生時發育相當不成熟,體重僅僅是媽媽體重的0.1%,平均為145克左右,最輕的僅為51克,最重的為225克。照顧孩子對於貓熊媽媽來說,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通常歷時18個月,有時甚至數年不斷奶,直到她的下一個孩子出生。
猩猩媽懷抱特溫暖
猩猩(特別是紅毛猩猩)有很強烈的母性本能,對自己的幼崽呵護有加。在幼崽2~3歲之前,母親常常會將牠抱在懷裡,對於人類母親而言,這似乎聽起來有些讓人筋疲力盡。直到5~6歲,小猩猩們依舊和母親維持著非常親密的關係。
猩猩也被認為是地球上最有母愛動物之一。特別是猩猩的繁殖能力一般不強,每隔6~7年才會繁殖一次,科學家發現,母猩猩為了兒女的安全,會不停地搬家,6、7年可以搬家3萬次左右,只為了給孩子安全的童年。
狐獴媽媽多產多能
狐獴家族中,通常只會有一個「媽媽」。但這位媽媽十分辛苦,一年平均要生下20隻左右的狐獴寶寶。在照顧小狐獴的同時,狐獴媽媽還要繼續懷孕生子,照顧孩子。狐獴媽媽大約能活13歲,在牠的一生裡,平均要照料上百個親生或其他母狐獴生的小狐獴,十分偉大。
鳥媽媽的復仇絕殺
一條1.6公尺長的絞花林蛇,從一棵高大的銀杏樹上跌下,一隻僅6.8公分長的紅嘴藍鵲飛隨而至,在地上展開了一場蛇鳥大戰,經過尋釁、追擊、決戰幾個回合,達一個半小時的戰鬥,終以絞花林蛇慘死而結束。
經解剖,絞花林蛇腹中檢出紅嘴藍鵲幼鳥的屍體,旁觀者終於明白:這不是紅嘴藍鵲故意找絞花林蛇的麻煩,而是一位偉大的鳥媽媽,在為被害的孩子復仇而戰!
象媽守護受傷小象
在肯亞西南部奧拉瑞穆托羅基保護區內,一頭小象被象牙偷獵者的捕獵網纏繞住了後腿,一旁的母象無法幫助小象脫困,只能在一旁眼睜睜看著後腿受傷的孩子,著急不已、欲哭無淚,卻久久不肯離開。
當地獸醫隊接獲通報後,及時趕到現場給小象注射了鎮靜劑,並迅速用鋼絲鉗剪斷捕獵網電線,立刻進行醫治,避免留下傷害和後遺症。母象則全程在一旁守候。
獸醫隊更發現,在他們救護及照顧這頭2歲小象時,母象早已因絕望和驚慌,向所屬象群發出警報,觸動象群向這裡集結。整個救治小象的過程,象群就站在不遠處,關心的注視著昏迷小象,直到小象醒來很快奔向母象,之後象群才慢慢往原野漫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