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專法師以典座的六種持心,勉眾與佛接心。 圖/人間社記者黃華安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佛光山旗山禪淨中心監寺慧專法師,昨日在「二○二二國際蔬食文化節─蔬福生活」講座活動中,以四年前出版的《行單──珍珠瑪瑙下廚房》一書為題,和大眾分享在大寮發心典座十年的經驗與智慧,並以道元禪師典座的六種持心:道心、供養心、工夫心、喜心、老心與大心,勉勵大眾在佛法中對境修行,與道相應、與佛接心。
佛門「大寮」是食物烹調、料理的地方,也是一般所稱的「廚房」,在大寮負責料理大眾齋飯飲食、調味之執事,稱為「典座」。典座除了是發心的職務,也是勵志道心的修行,「行單」的「行」是苦行,「單」是工作,慧專法師說:「尋祖師之跡,行智慧之道,是行單的目標。」
「大寮是有修道人的供養心,是廚子也是道人」,慧專法師在大寮服務,從「不會煮菜」到「能辦一桌菜」,考驗雖多,但他發願,「先做眾生馬牛、為眾生服務的心」始終不曾改變。
在廚房中,除了忍熱、忍寒、忍累、忍苦,更是長養慈悲心、忍耐力的修行道場,要兼顧所有細節,表面上看來是在做菜,實際上則是內化為「心地功夫」,與自己內心對話。
由衷感謝雲居樓開啟人生另一扇窗,這分無盡的感謝,讓他進一步將影像與故事化為《行單──珍珠瑪瑙下廚房》,分享這段美麗的成長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