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育銓
時光移轉,人在不同年紀或有相異的喜好,例如飲料。
國小的我是「奶茶控」,但我討厭珍珠或波霸入飲,那讓我想起福利社當時熱銷的水晶寶寶,咀嚼對我來說,反而妨礙「喝」飲料的享受。那時我讀的國小同學間打賭常就是賭飲料。不知現在學弟妹如何打賭,聽說那台投飲機現在只賣礦泉水,家長委員考量健康因素,建議學校取消販售飲料。
我發現,隨著長大,也許是受健康相關的資訊影響,我愈來愈講求養生,飲料愈喝愈不甜。
愛上單喝紅茶這件事,是從國小養成的。
日本受歐洲影響,飲用紅茶風氣也盛行,我在圖書館查紅茶相關的書籍,非歐、美人所寫,就是日本人。而我們國小這世代正「哈日」,不少日本動畫如「我們這一家」,裡面除了咖啡,出現最多次的就是紅茶,它給了我高雅的形象。
國小的我懷抱「文學夢」,執筆寫小說,初稿二萬字,國中改成十七萬字。期間的寫作使我更愛喝紅茶,因紅茶使我有「成熟文青」之感。我試過咖啡,感覺氣質型的作家就是要咖啡伴貓。但咖啡太苦,強烈的香味讓我聯想到醬油或麻油,而且我老是加鮮奶,惹怒不少咖啡愛好者。但紅茶不同,我若按耐不住「奶茶控」本性,加了奶,目前還沒人會抨擊我──品嘗紅茶也能很講究,但大多時都相當平易近人,這是個人感觸。所以傳統早餐店賣豆漿、米漿,賣紅茶、奶茶,就有親切之意味了。
國中時,我在飲料店買紅茶的頻率開始多過奶茶,一來是紅茶較便宜,再來我買回家若要添鮮奶,比例多少可依喜好去抓,長期便練出手感。
大學某次北上前,我從家裡以直覺的量裝鮮奶在「冰霸杯」裡,再去連鎖飲料店買紅茶,麻煩店員直接把茶倒進杯裡,店員裝好給我後,不斷驚呼問我是不是有量,因為跟他們店裡配好的比例一模一樣。我印象深刻,那晚,我在客運車上得意洋洋喝著飲料,腦袋回放店員的驚歎,為自己的好手感開心得像個笨蛋。
除了手搖飲料,我也會存錢買茶葉。國中某次機緣,兼差家庭打掃的母親帶回一盒百貨公司專櫃的高級紅茶,過期一年,老闆喝不完,問母親要不要,因為茶葉若沒受潮,基本上都可以喝。母親知我愛喝紅茶,帶回來讓我試試。
那是我初次沖茶葉入壺。過期一年的茶葉,風味沒變,我按母親和網路的介紹調整沖泡時間和手法,雖然器具只有一個過濾壺,用的是家裡現有的馬克杯,算陽春,但泡起來色調迷人,清香陣陣,入口更有花香之感,層次豐富,贏過所有我在賣場買的茶包滋味。那英國品牌的高級茶罐,造型華美,材質精良,我捨不得丟,把它留下,將每天的備忘清單摺好塞入,至今存於書桌,像把逝去的日子連同那些細小擔憂也藏起,散發茶香。
我查了那品牌的茶葉,價格無法輕易入手。我記住品牌名稱。直到上大學,兼了幾分差事,我在台中的百貨公司,趁它即期、買一送一的時候才去買,算來跟賣場茶葉價格差不多。可能有人顧忌過期不買,但國中喝過它過期一年的我深知,保存好的話根本沒差,茶若真受潮,稍微焙炒即可。
去百貨公司買茶時,我心感幸福,也許是,證明自己有點謀生能力了;也許是,當我把茶葉帶回台南泡,與家人共飲時,有種「我們也能喝到這樣的茶」的心理,所以當我喝起這品牌的紅茶時,我會想起家裡的瑣事,想起母親下工提著掃具的樣子。
但其實,我母親最愛喝的是加決明子的古早紅,父親如台灣許多長輩,愛喝烏龍或青茶。這樣想想,正年輕的我,喜歡無糖熱紅茶的心理,也許多少摻了些愛慕虛榮吧。
大學一年級,在台中某次剛領薪水,我聽說農會有便宜又好喝的茶包,獨自騎單車去買,結果迷路多繞了一小時,還差點騎上快速道路,問路人,好不容易才找到農產中心。店員阿姨看我汗流浹背,又多送了我些她自己的點心,我和她聊天,說剛來台中念書,路不熟。她說她兒子也在台南市區念大學。又問我,我學校可直接坐公車到這,怎麼不坐?我吃驚,出店門一看,還真有公車站牌。真是哭笑不得,鄉下地方公車不便,我騎車居多,原來市區這麼方便。不過,如果沒因買茶迷路,恐怕也無法看見額外的風景和人吧。
買外面的奶茶很貴,在台中念大學,宿舍公共冰箱時常爆滿,也沒位置冰鮮奶,我以泡紅茶單喝,成為我的消遣。沖一壺新鮮的紅茶,茶湯的香味使我靜心,紅茶的溫度使我暖身。我四季皆泡,熟知不同品種紅茶之味。
自己泡,自己喝,療癒且悠閒。我也很愛泡給別人喝,大家一起吃餅配茶聊天,感覺輕鬆愜意。我室友居然也喝出興趣,能對我當日泡的味道一番評賞。我在大學二年級開始擔任宿舍樓長,管理新生區,整排寢室的住宿生來自台灣各地,有些會想家或不習慣和人共居一室。有時,我會約幾位來我的房間聊天,配一壺紅茶。他們笑我像老人。在宿舍,我不是正在飲水機前沖茶、房間內喝茶,就是在水龍頭前洗茶壺。以茶會友,滋味更加。若有人讚賞,心情便好到像上天堂。
紅茶陪伴我從國中到了目前大四,每層時期的滋味和意義都不太一樣。也許未來又會喜歡別種飲品,但若要挑出代表少年時期的飲品,紅茶滋味微酸,隱約有著低調苦澀,整體卻芬芳迷人,入喉,尾韻甘美,我覺得最能代表。不知紅茶對其他人而言,又有哪些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