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四十多個NGO(民間社團或非政府組織)團體所組成的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指出,第七屆立委二月一日就職後,拖延到二十二日才開議,坐領乾薪長達三周,甚至開會期間立委還經常缺席,正常開會天數十三天後,又自行決議,本周起再度停會一周,投入與立委職權無直接關係的總統大選輔選。
如果以每名立委每天薪資六千元計算,一百一十三名立委共浪費一千四百多萬元,足以支付四十萬名國小學童一頓營養午餐。
立委紛紛下鄉輔選,立法院大唱空城計,總統大選過後,以目前的選舉制度來看,區域立委為連任必須積極經營鄉里,也因立委選制改變,不分區立委多半不具審議法案的專業能力,令人擔憂未來制定修正法案的「績效」。
監督國會聯盟指出了立院嚴重缺乏被監督的事實,若只靠公民組織的監督,未必能有作用,必須全民監督,如果立委不能覺醒,立院不能力圖革新,就用選票淘汰不適任者。
季仲(高雄市/文字工作者)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日前指出,本屆立法院開議後,淪為總統選舉的戰場,立委不但沒專心於法案,還亂搞選舉花招,理事長顧忠華說,「我們期待的是陽光、透明、公益的國會」。
國會透明化就是將立委問政、質詢、投票、出席記錄等相關資訊,藉由電視、網路等公開呈現給選民知悉,讓選民能檢視立委的行為與表現,作為日後是否繼續支持的指標。
這種作法對立委必有監督的效果,一方面可讓立委對發言、投票、出席等問政風格、言行舉止,更用心、謹慎,進而杜絕偏激的「作秀文化」,另一方面可約束、警惕渾水摸魚、行為不檢的立委,對強化責任政治、匯集多元民意及提升問政品質,都有正面意義。
所以,筆者希望能早日設立國會專屬頻道,以減少二手傳播的誤導,同時也應將立委的投票、出席、審查法案的過程與結果,登載立法院公報,並且量化或製成統計圖表,以方便民眾查詢,讓人民能監督立法院的運作。
羅士禹(北縣土城/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