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大研究團隊去年發表一份針對就業中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的調查研究顯示,隨著異位性皮膚炎病情愈嚴重,工作和生活能力受影響的比例也愈高,損失國家生產力高達六十八億元。而這,還不包括為照顧家中異位性皮膚炎幼童患者,不得不放棄工作,或無法維持正職的成人照顧者生產力。
二十六歲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男病友,從小飽受疾病時好時壞之苦,發病時體無完膚,皮膚痛如刀割,每次脫衣服就像被撕下一片皮膚,即使艱困畢業後,面對夢想的第一份正職工作,也因為疾病發作不得不抱憾離職,並在後續兩年間連換八份短期工。目前正接受治療的他,期待有效時間可以維持更久,進而可以穩定工作。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容易復發的發炎性皮膚病,發病時奇癢難耐,有病友甚至用「癢到骨頭裡」來形容,而且愈是搔抓,癢感愈發嚴重,進而影響的不僅是個人皮膚問題,還可能增加睡眠障礙、憂鬱和輕生等精神問題、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感染等風險,甚至會衝擊整體國家社會的經濟。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指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光靠口服類固醇達到短期症狀控制還不夠,且類固醇副作用多、減量易復發,不宜長期使用。唯有「長期而安全地調控過度活化的免疫系統」才是關鍵,但傳統免疫調節抑制劑對於中重度患者來說,療效還是不夠,許多患者仍一再復發;她建議中重度病友,可考慮生物製劑等標靶治療藥物。
朱家瑜說,近年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大有進展,且目前也有生物製劑納入健保,呼籲病友不要放棄希望,與醫師充分討論適合個人,且可以長期有效且安全的治療策略,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