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殃及海鳥鯨魚 文/彌生 |2022.04.24 語音朗讀 389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鯨鯊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魚類,因為親人而受害。圖/Greenpeace一隻海鸚鵡誤將塑膠垃圾當作食物。 圖/Greenpeace海鳥的頸部纏著一縷塑膠漁網,防礙其逃生。圖/Greenpeace 文/彌生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統計指出,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45%的海洋哺乳動物,是因為幽靈塑料漁網漁具的威脅和影響,導致瀕危或易危。國際綠色和平組織更指出,自1950年代至今,全球共製造了至少83億噸的塑膠,當中有無數塑膠垃圾飄流到海洋等自然環境,成為動物的慢性毒藥。塑膠威脅生態已不再是國際新聞,而是能夠經常見到的情況。綠色和平組織說,很多海洋生物都無法分辨在海中飄浮的,究竟是塑膠或食物,更無法決定是否適宜食用。全球每年約有127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很多國家或地區,都淪為海洋塑膠汙染重災區。一旦海洋生物吞進塑膠袋或碎片,除了會堵塞腸道外,塑膠垃圾更會纏繞海洋生物,令牠們動彈不得,繼而淹死或遭纏死。這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鯨魚。世界各地不時在鯨魚的胃中發現塑膠,科學家曾在48種鯨魚和海豚的體內,發現各種海洋垃圾碎片,當中近半是塑膠。甚至野生的牛,也被發現因遊客餵食或誤食塑膠垃圾,腸道被垃圾阻塞而死亡。2019年,一條身長約 14 公尺的抹香鯨,在蘇格蘭海灘擱淺,解剖後發現牠的消化系統中,有近100公斤的塑膠與垃圾,當中包括:繩索、漁網、膠杯、膠袋、膠手套、包裝膠等,這些垃圾難以被消化,塞滿腸道後更無法再處理食物和吸收營養,最後抹香鯨活活餓死。不只是海中生物如此,就連海邊的生物也一同受害。有研究估計,目前約有90%的海鳥體內含有塑膠,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99%。原因是:信天翁、水薙鳥等海鳥,很喜歡吃飄浮在海面的魚卵、魷魚、磷蝦,因此很容易誤將塑膠垃圾當作食物,一旦誤食無法消化,便會影響健康。此外,海鳥亦經常被塑膠纏繞,難以掙脫,影響鳥類活動,甚至阻礙血液循環,影響生長。 前一篇文章 漁網漁具纏身 棱皮龜首先遭殃 下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亞馬遜雨林動物奧祕排結石 修裂殼 龜事特別多野生動物手術室 妙手回春野生動物搶當攝影師(下) 作者其他文章自然重獲空間 Nature Reclaims Its Space叫醒服務 Wake-up Call脆弱的生命之河 Fragile River of Life 有毒提示 Toxic Tip 堪察加精髓 Essence of Kamchatka 與北極狼的交心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