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將在四月十一日上路,市場關注債清條例是否造成債務協商平台毀諾率大增,衝擊金融業獲利。銀行業者認為,對於獲利影響數還在可控制範圍內。
據銀行公會統計,去年十月底止,有二十二萬七千四百一十五件債務協商成功案件,到今年元月底止,約百分之四十二點九、九萬七千七百六十六件「毀諾」,無法依約繳還本金與利息,估計這些可能是搶先向法院聲請債務更生或清算的第一波債務人。
雖然銀行界估計將有數十萬名債務人湧進銀行與法院聲請清理債務,金融圈瀰曼山雨欲來氣氛,但法人認為,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版本相對嚴謹,有助於防制道德風險的發生,對於金融業的獲利衝擊大幅下降。
金管會統計,自二○○五年九月發生雙卡風暴後,本國銀行雙卡放款餘額至去年十一月止減幅百分之四十八,截至去年底,金融業理債協商放款部位的累計毀諾率也達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四十五之間,預估到今年底毀諾率將上升至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六十。
法人估算,假設毀諾率上升至百分之七十,主要發卡行需增提的呆帳金額依原提存金額有所不同,例如國泰世華銀即不需再另行提列呆帳準備,台新銀需提列約四十億元,每股獲利影響數約零點七九元,顯示影響程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