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國中推動「法拉第課程」已有二十年歷史,帶領學生從溯溪、單車、登山、科展等活動,學習解決問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科國中有野外求生、體驗一堂海拔三千四百公尺的登山課程。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本報新竹訊】為了讓學生擺脫填鴨式教育,新竹市國中小學校結合環境推動特色課程。大庄國小師生親手打造窯灶;光武國中設計春天溯溪、夏天單車環島、秋天登山、冬天綠島行四季課程;新科國中有野外求生、體驗海拔三千四百公尺的登山課程。三校如此用心規畫,也讓新竹市在教育部設置的戶外教育成效卓著獎「地方典範獎」,獲居第一;全台僅有四縣市獲頒此獎。
竹市教育處表示,市府針對全市教育特色和產業資源,整合發展「科技線」、「生態線」、「藝文線」、「本土線」和「職涯線」等五大學習路線,設計溯溪、爬山、單車環島等課程,讓學生找到自信、成就感,並藉由五感瞭解、活化知識、規畫自主學習歷程,以及團體活動,建立未來所需的素養能力。
目前共有光武國中、新科國中、培英國中,以及青草湖國小、大庄國小、新竹國小等六校推動戶外教育特色課程,其中,大庄國小、光武國中、新科國中規畫的課程獲教育部肯定,給予「學校績優獎」。
20 年「法拉第課程」
成效卓著
大庄國小校長許雅惠說,在現今休閒風潮興盛、假日瘋露營跑市集的年代,大庄的師生、家長把校內閒置荒地,打造成可窯烤、野餐、露營、栽種的生態場地,並推出「庄園窯啊餚」主題課程,讓學生在窯灶煮食、在農場種植物、認識環境生態等,培養健康飲食觀念。
光武國中推動「法拉第課程」已有二十年歷史,讓學生走出教室,從溯溪、單車、登山、科展等活動,學習並獲取不同於學業的成就感,更學習解決問題、培養團隊合作等精神。
校長林茂成說,光武設有春夏秋冬四套戶外教育課程,春天到新竹縣尖石鄉泰崗溪溯溪,夏天單車環島,秋天登合歡山體驗高山美學,冬天則到綠島體驗生態、地質、獨木舟,還讓學生組隊在綠島偏鄉幫國小學弟妹上科學遊戲課。
反思反饋模式
建立學子自信
新科國中則引進美國式教學,推動一系列「COOL」課程,把教室移到戶外,每學年由八年級學生組隊參加,結合童軍、理化、體育等跨領域課程,培育登山團隊精神,養成看地圖、認識野生環境、基本求生技能、領導技巧與風險管理等能力。
體育課練體能、理化課談氣溫與氣壓的變化連結,還以美國NOLS(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的反饋模式,帶領學生們反思,建立自信、認識自己。
校長林燕玲分享,二○二○年新科國中師生共三十人,到大霸山區進行COOL登山四日跨域素養課程,目標不在攻頂,而是登山的過程。
每名師生都要扛著自己的外帳、睡袋、食材與炊事器具,學習如何在野外自理生活,十五至十八公斤的背包負重,還有海拔一千七百五十至三千四百公尺、長達十一公里的山路,都是很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