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春天到了,中醫認為春季養肝,人體肝、膽經脈的經氣在春天最旺盛活耀,而醫師指出,春季養肝首重調適情緒,怒氣傷肝,應保持樂觀開朗豁達的情緒,以使肝氣順暢,達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洪偉育表示,養肝首先要調適情緒,怒氣不僅傷肝,也是古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不良的情緒會導致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務必注重情志養生,保持樂觀開朗豁達的情緒,以使肝氣順暢,達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在飲食方面,洪偉育指出,春季人體處於肝火旺時期,肉類、魚類、花生等酸性食物會使肝火上升,損傷脾胃,所以不宜過多食用;而甘辛食物利於養肝護脾,因此可適當攝取如蔥、棗、花生、蜂蜜、新鮮黃綠色的蔬菜、水果及乾果等。他說,春季進補的原則,應以平補為主,忌大辛大熱的滋補品。
此外,春天百花盛開,空氣中瀰漫著大量花粉,是過敏性疾病的好發季節。有慢性疾病或是過敏體質的人,春天一定要忌口,忌服「發物」,如蝦、蟹、鹹菜等食物,否則舊病極易復發,也要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發過敏。
春季是萬物萌動的時節,也是進行運動養生的最佳時機,建議多活動肢體;春季有運動習慣的人,抵抗力強,全年將會很少罹患呼吸系統疾病及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