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單影隻】誰最孤獨 真相讓人想不到 |2022.04.17 語音朗讀 41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現代人幾乎被忙碌的工作和五花八門的娛樂填滿了生活,但為什麼卻有愈來愈多人感到孤獨?/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現代人幾乎被忙碌的工作和五花八門的娛樂填滿了生活,但為什麼卻有愈來愈多人感到孤獨?孤獨這件事,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說到「孤獨」兩個字,也總是讓人覺得很負面,但BBC的一項線上「孤獨實驗調查」,可能會推翻一般人對孤獨的既定印象。該實驗共計有5.5萬名來自世界各地人士參與,而實驗發現的孤獨真相,竟有讓人吃驚的結果。年輕人孤獨感更強一提到孤獨的人,往往腦海中浮現的是獨居老人。根據BBC的調查,不同年齡層的孤獨感落差很大,感受最強烈的卻是介於16至24歲的人,其中40%的人說經常或總是感到孤獨。這也許是年輕人比較願意承認自己孤獨,年長者則可能想要刻意表現得獨立,但被問到在人生哪個階段感到孤獨時,年長者回憶起來也幾乎都回答是青壯年時期。然而,年輕本身雖然自由自在,但也充滿各式各樣的過渡期,例如:離家、上大學、找工作等;這個階段也還在探索自己、找尋社會定位。由於年輕尚未習慣孤獨的感覺,或是還沒有找到應對的方法,所以孤獨的感覺特別強烈。41%認為孤獨更積極一般比較熟悉的說法是孤獨感有可能增加抑鬱的風險,但BBC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1%的人認為孤獨有積極作用。已故神經科學家卡喬波(John Cacioppo)是研究孤獨的專家,他認為孤獨是人類進化的產物,雖然不愉快但可能有功用。原因是人類需透過團隊合作才能存活下來,如果感到遭受團隊的排斥,孤獨感可能會驅使他們與人聯繫、找尋新朋友,或重拾舊情誼。不過還是要注意,長期的孤獨已被證實對健康有害,要時時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態,若發現因為孤獨而不快樂了,可以用卡喬波提出的3步驟來減輕孤獨感:(一)辨識;(二)理解;(三)回應。要能辨識出哪些是孤獨的訊號,不要拒絕、否認這樣的感受,接著觀察這些感受對大腦、身體、行為造成怎樣的影響,最後是回應這個感受。 現代人被工作和娛樂填滿了生活,卻依然很多人感到孤獨。圖/123RF孤獨者社交並不差有時候孤獨的人會被認為是交友困難,只要提升社交技能就會有所改善,但調查結果發現並非如此。社交的要素之一就是體會別人的感受,並隨之調整自己的反應,避免讓對方有所擔憂或不經意間冒犯他們。如果想知道他人的情緒感受狀態,有個衡量方法就是透過臉部表情,或者是從雙眼來判斷對方的情緒。經常感到孤獨的人,在感受他人情緒上跟一般人差不多,但神經敏感度不同,所以他們其實不是不懂社交,而是難以應對社交場合中的焦慮。冬天沒有比較孤獨講到孤獨,你會想到什麼季節?應該大多數人會回答:「冬天!」但對許多孤獨的人來說,冬天的孤獨感真的有比較強烈嗎?BBC調查參與者在1年和1天之中何時最孤獨,超過2/3的人認為冬天並不比其他季節嚴重。少數人說他們確實會在1年中的某個時間更孤獨,有些人說是秋天,甚至還有人說是夏天,因為在夏天,如果大家都去度假了,就可能感到自己被遺落了。所以一年四季都該注意自己或關心別人,是不是有感受到孤獨?常孤獨更具同理心至於在同理心的程度上,BBC的調查包括兩種同理心,一種是對生理疼痛,例如:別人不小心被門夾到了手;另一種是社會疼痛,例如:被霸凌、沒被邀請參加派對等。調查結果顯示,無論孤獨感多強,人們對生理疼痛的同理心並沒有差別。不過時常感到孤獨的人整體對社會疼痛的同理心更強,可能是因為他們有體會過被排除在外的感覺,所以更能同理類似處境的人。 唱歌和聽音樂都是療癒孤獨的管道。圖/123RF如何減輕孤獨感喜歡獨處,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原本是件快樂的事,但如果產生長期的孤獨感,可能會變成消極的情緒,逐漸影響心理健康。所以,當獨處不再是積極正面,反而讓人感到孤獨時,就要想辦法解決孤單的消極狀態。■ 唱歌聽音樂唱歌和聽音樂都是不錯的紓壓方式,可以透過聆聽符合當下心境的旋律,將自己孤獨的情緒宣洩出來,這也是一種療癒孤獨心情的管道。■ 嘗試新料理「食物」是許多人紓壓的途徑;除了吃,更可以嘗試製作新料理,讓精神投入其中,待成果出現後,不僅有成就感,也有紓壓的作用。原因是轉移注意力,避免自己陷入孤獨的情緒當中。 嘗試製作新料理能轉移陷入孤獨的情緒。圖/123RF■ 改變生活模式其實,孤獨感並非全然來自身邊沒有人陪伴。如果因為一成不變的生活而感到寂寞,不妨改變一下生活模式,例如:走不同的路回家、探尋新奇有趣的事物等,讓單調的生活更有趣。■ 學習新事物學習新事物,也能讓生活充滿新鮮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當感到孤獨時,不妨安排一些學習課程或閱讀書籍,讓生活更充實。■ 運動心情好 無論是跑步、打太極拳、跳舞、做瑜伽,都能讓那些負面情緒跟著汗水一起流失。運動可以使大腦分泌腦內啡,讓心情更振奮、愉快,這也是為什麼運動能讓心情變好的原因。 前一篇文章 【健康飲食】植物性飲食 好處多多 下一篇文章 【神奇可可】巧克力為何有益健康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走過康橋2025.09.1103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4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5YT創3.25億次點閱 網紅貓過世2025.09.1006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7【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2025.09.1009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3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正念新視角 身體掃描與內在覺察如何在科技時代 增進認知與創造力過度依賴AI 認知衰退有隱憂人為何想去天堂或淨土日常生活情境 運用優勢談判模式敬畏情緒 跨越心靈與科學 作者其他文章莫迪會見普亭 盼俄烏戰爭盡快落幕面對災厄無常 善念可化解與修復天然營養時蔬料理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創意處方箋 滋養心靈活力倍增北韓秀新型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