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大華國小毛毛蟲圖書館以海洋保育為主題,讓孩子們感受塑膠帶給海洋生物的困擾。圖/大華國小提供
【本報高雄訊】高雄市大華國小毛毛蟲圖書館圖推老師和義工媽媽,以海洋保育為主題,把圖書館變身成為海洋世界,讓孩子們感受塑膠汙染帶給海洋生物的困擾;藉由場景布置、保育闖關等,讓孩子們思考,怎麼做才能保護海洋?除了把垃圾丟到該丟的地方,並做好垃圾分類,從源頭將塑膠減量也很重要。
大華國小表示,台灣一年消耗一百八十億個塑膠袋、六十億支寶特瓶、三十億根塑膠吸管、十五億手搖飲料杯、六十四萬套免洗餐具,只有百分之三十得以回收,其他不能回收的塑膠垃圾,很可能就此流入大海。
為了防疫需要,各類一次性塑膠及醫療用品用量暴增;疫情間救命的口罩,成了動物殺手。義工媽媽表示,每年丟棄的一千九百四十億個一次性口罩中,推估有十五億個流入海洋,流進海洋的塑膠垃圾,從一千一百萬噸增至二千九百萬噸,嚴重威脅海洋生態。
圖推老師在主題書展系列活動中,帶領由高年級孩子組成的海洋保育小義工,企畫保育劇場,以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讓中、低年級的學弟妹了解塑膠垃圾的危險,海生館也指派專人帶著沙魚標本到大華圖書館,和小朋友分享海洋霸主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