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歐匈牙利與塞爾維亞舉行大選,兩國都由親俄的執政黨獲勝。順利連任的匈牙利總理奧班,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和態度,與歐盟完全不同,不但反對西方國家經由匈牙利向烏克蘭運送武器,也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同樣獲得連任的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也明確拒絕西方制裁俄羅斯。這兩個國家的選舉結果被認為是親俄陣營的重要勝利。
美國為嚴懲俄羅斯,陸續祭出多項制裁措施。在金融方面,除凍結俄羅斯五大銀行的資產,還將俄羅斯銀行排除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國際結算系統,目的是讓俄羅斯無法再參與國際金融運作。
對此被稱作「金融核彈」的制裁措施,俄羅斯總統普亭提出反制,要求該國所定義的「不友好國家」須以俄羅斯貨幣盧布購買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且未來不排除其他大宗物資如糧食等,也須以盧布交易。
由於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天然氣倚賴度甚高,因此不得不按照俄羅斯的要求,以盧布交易。如梵蒂岡和斯洛伐克決定使用盧布向俄羅斯購買天然氣,德國向俄羅斯銀行購買盧布支付天然氣費用,也就等於是變相使用盧布了。
中國大陸、印度、伊朗及其他多個亞、非國家也同意採用盧布進行結算,這不但使得西方圍堵俄羅斯的制裁效果打了折扣,也推升了盧布的價值。俄羅斯軍隊進入烏克蘭後,曾一度使盧布大貶百分之三十三;近日盧布已回漲至接近開戰前的水準。
反倒是美國制裁俄羅斯金融、甚至凍結俄羅斯富豪的海外美元資產,傷害了美元的國際信用、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國際貨幣基金(IMF)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就表示,已經有些國家正在談判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進行貿易結算。
東協國家在俄烏戰爭中一再迴避選邊站,令美國感到不悅也不安,為拉攏東協國家加入制裁俄羅斯陣營,美國本預計在三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舉行東協峰會,因為多個東協成員表示不克與會,致該峰會無限期推遲;另一方面,自三月三十一日至四月三日間,包括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等多個東協成員國赴大陸訪問。東協國家沒時間訪美、卻陸續訪中,如此反差,使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不禁感嘆,美國總統拜登實在有些「顏面掃地」。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大陸主辦了「阿富汗鄰國外長會議」,包括俄羅斯及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塔吉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等多個中亞國家的決策官員都趕赴了這場會議,政治學者認為,不難看出,北京在阿富汗乃至整個中亞地區正在發揮主導作用;事實上,在此之前,由五十七個國家組成的「伊斯蘭合作組織」在巴基斯坦舉行外長理事會時,就邀請了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擔任貴賓發表談話,在在顯示大陸與伊斯蘭世界的友好關係日深,不容小覷。
為遏制大陸的晶片產業,拜登倡議聯合美台日韓組成「Chip 4」半導體聯盟,但南韓政府表示存在一定的難度,因為南韓無法輕易放棄在大陸的業務。
俄烏戰爭正在重組世界格局,由美國主導的單極體系正朝向多極發展,從能源布局、供應鏈重組到管控地緣政治風險,各國都有各自的算盤,蔡總統也應審時度勢、做出最有利台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