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新政 7月起 禁用保麗龍杯

文/孫文臨 |2022.04.23
5880觀看次
字級
租借循環杯服務,可帶至其他商家使用。圖/孫文臨
禁用單次用保麗龍杯,從源頭減廢。圖/孫文臨
源頭減塑再「禁」一步,環保署去年底預告最新限塑規範,自今年7月起擬禁止所有飲料店使用保麗龍杯,並授權各縣市可禁用其他塑膠材質的一次用飲料杯。為了提供誘因,環署也明定,消費者自備飲料杯,受管制的業者應給予至少5元價差。圖/pixabay
繼內用禁止提供吸管後,商家也不再提供保麗龍杯。圖/pixabay
台北市環保局長劉銘龍示範如何使用循環租借杯。圖/台北市環保局
目前各家業者提供各式各樣自備飲料杯的優惠制度。圖/孫文臨

文/孫文臨

源頭減塑再「禁」一步,環保署去年底預告最新限塑規範,自今年7月起擬禁止所有飲料店使用保麗龍杯,並授權各縣市可禁用其他塑膠材質的一次用飲料杯。為了提供誘因,環署也明定,消費者自備飲料杯,受管制的業者應給予至少5元價差。

環保署規定,連鎖便利商店及速食店應逐步建置免費的「循環杯租借服務」,提供服務的門市應在2023年前達總店數的5%。速食業龍頭麥當勞提前響應,與循環容器供應業者好盒器合作,在全台6家門市提供免費循環杯租借服務,且租借杯不限在麥當勞使用,而是鄰近商圈都能用。

源頭減少單次飲料杯

鑑於海洋塑膠垃圾問題嚴重,學者估計2050年,海中垃圾將比魚類多,大量塑膠垃圾不僅傷害海洋生態,難以分解的塑膠微粒,也將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其中又以一次性塑膠垃圾最為嚴重。

環保署逐步限用塑膠袋、吸管、免洗餐具,下一步就是我國每年消耗20億個的飲料杯垃圾。環保署去年底預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草案,飲料店將不得提供保麗龍等發泡塑膠材質的一次用飲料杯。

「複合性材質只要含有發泡性塑膠,原則上都是禁用。」環保署回收基管會表示,由於發泡塑膠回收成本高且易碎,散布海灘及海洋等環境中不易清除,危害生物及汙染海洋,因此優先禁用。

自帶杯可省5元獎勵價

為鼓勵民眾自備環保杯,環保署規範「連鎖的飲料店、便利商店、速食店及超級市場」等店家,販售現場填裝飲料時,須提供消費者自備環保杯至少5元價差,且業者可向消費者加收一次用飲料杯費用,預計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

看守台灣協會表示,自備環保杯價差達5元以上,可以有效提高民眾自帶杯具的誘因,並建議「非連鎖飲料店」也應適用——包括全台一萬多家夜市商圈的攤販。環境資訊協會陳姿蓉則認為,「5元價差能提高多少誘因仍有待觀察,且須滾動式檢討。」

店家提供租借杯服務

草案也規定,2023年元旦起,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至少要有5%的門市免費提供「借用循環杯」,且須逐年增加到2025年至少30%的門市。

同時,這些有循環杯服務的門市也要逐年減少一次性飲料杯用量,2023年減15%;2025年後則每年減25%,若未達標,須提報減量精進計畫。但陳姿蓉認為,這樣的目標距離我國原定2030年要全面禁用一次性飲料杯的政策,恐怕還有不小的努力空間。

儘管如此,連鎖業者已開始布局,麥當勞與好盒器合作,在台北及台南共6家門市設置「循環杯租借站」,消費者只要掃描QRcode就能免費租借環保杯。

循環杯像Ubike隨租隨還

「循環杯就像是Ubike一樣,可以隨租隨還。」麥當勞經理廖喬偉指出,許多民眾認為自帶環保杯不易清潔、太麻煩,而循環杯歸還後,會交由專業廠商清洗,希望能提高民眾使用循環杯的誘因。

循環杯也不限於麥當勞使用,民眾租借後可帶到各個店家,用完再拿到鄰近的歸還站歸還即可,包含7-11、捷運站都有循環杯的租還站。

「不同業者透過聯盟的方式,在鄰近的商圈建立循環杯系統,會比每個企業各用各的循環杯更有效率也更為便利。」好盒器創辦人宋宜臻說,目前全台已設置100多個據點,循環杯為PP材質,可使用約300次以上。

注意配套及量能問題

宋宜臻指出,目前好盒器循環杯在全台,每月約有6000個以上租借次數,等於減少6000多個飲料杯垃圾。

宋宜臻表示,儘管回收運輸、尋找據點都不成問題,但部分縣市量能不足,只能請鄰近縣市支援循環杯的清潔服務,因此未來擴點的挑戰,在於各縣市能否有足夠量能形成循環。

立委王婉諭認為,環保署應利用5元價差引導消費者使用循環杯,特別是許多民眾擔心飲料店會因此漲價,凸顯出加速推動免費循環杯的重要性。她也提醒,推動循環杯要注意整體配套,如各地清潔業者資源、循環杯材質、回收洗淨程序等。

很可能導致成本增加

以麥當勞為例,目前提供消費者自備環保杯集點換飲料的優惠,集滿5點可兌換33元的飲料,但未來也須配合法規,提供5元以上的優惠折扣,是否導致成本價格提高,廖喬偉說,目前內部還在討論中,也會持續觀察租借循環杯的使用狀況。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強調,進一步相關規定仍在預告階段,預計明年初正式公告。針對限用方法、材質、自備環保杯優惠以及循環杯推廣方法,都歡迎各界提出建議。(本文節錄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